长水机场二类盲降启用一年 保障航班2800架次

01.04.2016  12:08

盲降,为飞机擦亮眼睛。倪嘉云/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上官艳君 记者从昆明机场飞行区管理中心获悉,截至4月1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22号跑道二类盲降设备——澳大利亚NM700B型仪表着陆系统运行工程已顺利运行一周年,在2015年10月15日至2016年2月23日长水机场出现的大雾、冰雪低能见度天气期间,共启用二类盲降设备20余次,保障航班2800余架次,为长水机场成功处置大面积航班延误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长水机场22号跑道二类盲降设备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启用,该设备是继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城市机场之后,又一个具备仪表着陆系统二类的机场。仪表着陆系统又称盲降系统,它是飞机进近和着陆引导的国际标准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分为三类,最低标准是一类盲降,天气标准是前方能见度不低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50米,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度不低于60米;能见度为4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350米,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度不低于30米,为二类盲降;最高标准为三类C级,即在能见度和云高均为零的情况下,也能完全依靠仪器实现飞机起降。因此,仪表着陆系统的作用在天气恶劣、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

    一年来,长水机场先后遭遇了大雾、冰雪等极端天气,各部门均沉着应对,有效处置,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特别是2015年10月15日至2016年2月23日,长水机场多次出现的大雾、冰雪低能见度天气,及时启动预警机制,发布相关运行提示,协调配合空管启动低能见运行程序,协同各运行保障单位做好低能见度天气下的航班运行保障工作。数据显示,长水机场根据低能见度天气情况启用二类盲降设备最短时间约为2小时,最长时间约为8小时。

    相关链接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原有的2条跑道均建设有一类仪表着陆系统,可提供60米决断高、550米跑道视程条件下的精密进近引导。长水机场所在区域,连续多日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标准降低到一类精密进近的条件以下,造成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虽然机场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但由于航班延误数量较多,导致旅客大量滞留,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满足昆明长水机场总体规划战略定位,提高机场在低能见度的运行能力,方便旅客出行,云南机场集团适时提出了建设长水机场二类仪表着陆系统的想法。

    受云南机场集团的委托,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于2013年1月启动了该项目前期工作。盲降建设需要经过台站选址和报批、频率和呼号的报批、设备的招投标、安装和施工、验收、飞行校验、试飞、批准开放等诸多环节。为此,集团公司组织有关专家相继完成了论证、立项和评审等工作。建设方还委托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设备厂商及设计方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于4月通过了第二次评审。2014年7月9日,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同意实施长水机场仪表着陆系统二、三类改造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包括:对长水机场22号和03号跑道现有仪表着陆系统、助航灯光系统等设施二、三类改造;03号跑道入口内移540米,新建03号跑道下滑/测距仪台,迁建相关气象设施。该工程总投资1.57亿元,资金来源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安排民航发展基金解决。

    随着二类仪表着陆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的推进,2014年11月20日至22日,长水机场22号仪表着陆系统二类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投产校飞调试。2015年1月6日民航西管局对长水机场22号跑道二类运行工程进行竣工验收。2015年1月13日,云南监管局按照西南管理局的授权,组织昆明长水机场、云南空管分局、东航云南公司在长水机场完成了22号跑道二类飞行程序的试飞与低能见度运行程序的综合演练。此次试飞由长水机场委托东航云南公司执行,使用B737—800飞机按照天气条件满足一类标准,模拟二类的方式进行,同时结合试飞进行机场低能见度运行程序的综合演练。在各保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经过1小时的实地试飞,试飞机组按预定方案,完成了长水机场低能见起飞、二类仪表进近程序及复飞程序,同时验证了通信导航、跑道灯光设施设备及地面引导标牌标识,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该系统的启用,使长水机场能够在低能见度的条件下保证机场正常运行。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