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雄:探索创新畅通农村发展大动脉
崭新的水泥路连接主干道通过村庄通向10公里以外的法地村委会,“晴通雨阻”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政府补助,‘一事一议’,想不到我们这山旮旯还通水泥路。”看着“玉带”穿村而过,镇雄县花朗乡法地村张老汉高兴地说。
张老汉说的“一事一议”是镇雄县建设农村建制村公路的新模式。即,在实施建制村公路硬化项目建设时,由县统筹领导,乡镇组织实施,部门联动配合,村“三委”担任建设业主,群众“一事一议”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新模式。
镇雄资源富集,历史上与滇西的腾冲共同享有“金腾越、银镇雄”的美誉。
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交通因历史欠账较多,农村道路崎岖坎坷,丰富的资源优势也因此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广大群众盼路、修路的愿望非常迫切。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把党和国家的关心与支持变成人民群众的福祉。镇雄在决策、布局、推动县内主干道、高速公路、铁路骨架建设的同时,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加快建设连接主动脉、惠及农村群众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
原公路技术标准低,需改造的工程内容多,补助资金不能满足建设任务。
怎么办?机遇稍纵即逝,民生重于泰山。
“深化改革,大胆探索,敢拼敢干敢担当,创新挖潜。”镇雄县明确提出,把抓好建制村公路硬化作为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生动实践,打破陈规,突破限制,强化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凝聚合力全力推进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不负良心不负党。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镇雄县决定,坚持“积极探索创新、简化工作程序、改革建管模式、群众积极参与、确保进度质量”的基本原则,按照“县统筹领导、乡(镇)组织指挥、部门配合联动、村两委具体负责、群众一事一议实施”的思路和模式,通过“1571”举措,即,建立一个机制,坚持五个统一,严格七个程序,强化一个保障,推进通村公路建设建设。
工作中,该县乡镇和涉及试点项目的村“三委”负责统筹协调群众发动、社会支持、建材供应、机械调度、资金整合、进度质量监管、建设规模控制等重点和关键环节;交通部门负责报件、立项、设计、验收和技术服务;建设过程坚持“五统一”(即,资金统管、料场统设、设备统租、材料统购、质量统一)有效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工程质量。严格七项程序。项目建设坚持“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严格按照云南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工作流程,通过通过民主议事、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实施、考核验收、资金兑现、运行管护七个阶段的工作程序,扎实开展村三委“一事一议”实施建制村公路硬化项目试点。强化廉政保障。在村“三委”村务公开事务中设置专栏,对公路硬化项目的“议事程序、决策结果、补助政策、材料管理、资金使用、设计标准、配比定量、质量控制、村民监督、验收养护”等十项内容进行公开,形成农村公路建设制度规范、阳光操作、全程监督、全民监督的保障体系,把通村公路建设民心路、阳光路、致富路和廉政路。
在建设中,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镇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同步相结合,使干线路网和乡村路网互联互通。建立“四级联合”监管网络,乡、村、组、群众选派技术人员组成现场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原材料、进度和质量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
说干就干,立说立行。镇雄县年初把114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安排在花朗、黑树、坡头、杉树等8个乡镇21个村进行“一事一议”试点。
挥汗如雨,施工人员铁锹飞舞;投工投劳,男女老少共同上阵。砌挡墙,挖石方,修涵洞,筑路面......走进试点乡镇施工现场,您会看到一幅幅农村公路建设的火热场面。
记者从镇雄县交通局了解到,镇雄将在2015年到2017年,在拟建设的1054.1公里通村公路中,计划安排556公里通村公路通过“一事一议”实施建设。今年实施的114公里,预计6月底全部建成通车。
三分建,七分管。
镇雄县积极探索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养模式,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群众“一事一议”的重要内容,对农村公路实行村民“一事一议”共养,力保“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见效”。
“路是我们走,建设和养护我们都有责任!”谈起公路的建设养护,杉树乡走了几十年泥泞山路的村民张大爷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公路建设中受益群众的心声。
力织路网绘远景,路通带来百业兴。一条条连接主动脉、惠及乡村群众的毛细血管,必将成为镇雄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吴长彬 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