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的“味道”再浓点儿
今年,我参加了2014台北两岸观光博览会、2014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两大活动均是旅游业界的高规格、大规模聚会,各有特色。然而,有一个小感受:台北的活动有浓浓的“银子味”,商业洽谈、产品买卖十分活跃;而在上海举行的国际旅交会展览和洽谈氛围很好,可是,实实在在的交易热闹不够。
我是第一次赴台北参加旅游业界的展会,当我站在台北世贸一馆的二楼俯看一楼活动现场时,吃惊不小。整个会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这么多人来参加展会,他们绝不是为了哄抢宣传资料、争夺活动奖品,而是排队抢购价格实惠的旅游产品,有五花八门的旅游线路、酒店特价房、餐厅打折卡、景区特价门票等等。
从参展商来说,他们最看重的是如何让买家和公众掏钱包、买产品,而不是花重金搭建夺人眼球的展台。当然,许多商家还是需要展示形象、营造氛围的。一般来说 ,他们在展台拱建上注重特色、在营销方式上注重创意,既要聚人气更要卖产品。
为了让价格优势一目了然,有的商家甚至在展台四周的墙壁上贴满线路价格信息,有的还用红红的大字非常醒目地标注出价格。乍一看,有点儿像大陆常见的小广告或是卖房信息,一张一张的纸片贴满一墙,价格真够透明的。这种方式,便于买家和公众“货比三家”,因此,围观并记录的人很多,他们从中选择自己中意的产品,然后与商家进一步咨询、洽谈,进而达成购买意向或是当场交易。
相比之下,大陆旅交会上的买卖更“含蓄”。尽管今年的交易会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更广泛更积极地涌上前台,政府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但是,实实在在的交易还是可以再多一些。毕竟,活动名称就是“旅游交易会”,交易的实质是买和卖,希望政府在今后主办这类活动时更充分地为商家创造买和卖的良好环境,也希望参展企业用好旅交会的平台多卖产品、多赚大钱。但愿,交易会上真金白银的“味道”,再浓点儿。(完)(储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