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改革:中国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13.03.2017 17:36
本文来源: 发改委
3月10日上午10点45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了主题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问答涉及到外汇储备、跨境直接投资、去杠杆等一系列问题。
“央行‘工具箱’里的‘工具’比较多,‘大水漫灌’对经济有害,中国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周小川表示。
外汇储备是要用的,不是用来看的
据2月7日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1月份的外汇储备金降至2.998万亿美元,时隔5年11个月再次进入“2”时代。而在三年前,中国外汇储备还有将近4万亿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对此,周小川表示,储备的东西是需要用的,不是用来看的,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还是全球第一,远远超过第二位。
周小川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增长走得太快了,但是事情一旦往这个方向走,惯性也比较大。同时,外汇储备中有部分是热钱。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经济刺激计划,大量发出去的流动资本变为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这其中有4.2万亿美元是金融性的资金流动,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流向了中国。这些钱稳定性比较差,随着发达经济体开始复苏,这部分资金就开始回流。这种情况下,外汇储备有所下降,是正常现象。
潘功胜也表示,中国的对外资产出现了主体的结构性变化。在前几年,中国对外资产中,持有主体基本上都是官方的外汇储备。这几年来,市场主体持有的对外资产在增加,前几年官方外汇储备形成的对外资产大概占到70%-80%。到去年年底,官方的外汇储备形成的对外资产和市场主体持有的对外资产基本各占一半。对外资产的结构性变化是一件好事。
与产业政策不吻合的对外投资要进行指导
去年以来,中国跨境直接投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外资来华直接投资有所下降。对此周小川坦言,对中国来讲,对外投资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事物。很多企业家对走出去并不了解,其中也不乏有一部分是过热的情绪,投资具有盲目性。“因此对外投资可能数字上增长相当快。这其中有一部分实际上跟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周小川说道,比如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因此,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指导,我们认为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成效的。
周小川同时讲道,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对于能够更好地进行国际合作,有助于发展中国的出口,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研发、有助于互利共赢的,还是要继续鼓励。
关于对内投资,周小川认为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一些金融领域的资本交易,在全球已是一个很高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1000多亿美元,在全球是第一、第二的水平。这个情况下,再有非常大的连续的增长也是不容易的。但是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不断改进外商投资环境的政策,仍会延续。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扩大自由贸易区试点,从上海自贸区开始,扩大到另外几个自由贸易区,在吸引外资方面也能够有所改进。”周小川说道。
发展直接融资 金融业要大力支持去产能
积极稳妥去杠杆仍然是2017年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对此,易纲表示,全社会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过高,作为一种宏观现象,它的微观基础是很多非金融企业自身的杠杆率过高,所以加总起来太高,这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很大关系。
易纲认为,首先,每个企业,特别是那些杠杆率已经过高的企业,要有所控制。其次,产能过剩的企业过去占用过多的信贷资源,去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金融业要大力支持去产能。此外,库存过多占用流动资金,这是导致杠杆高的一个原因。因此,金融业要更好地配合“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
易纲指出,金融机构在内部评级和对客户的各项指标监测方面,也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和改进。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人民画报 附件:
本文来源: 发改委
13.03.2017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