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导演毕赣:县镇青年自我传颂的江湖传奇
7月15日,电影《路边野餐》全国上映。
这部由1989年出生的导演毕赣执导的影片助小将一战成名,接连斩获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第52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第37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第一届中国迷影精神奖、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最佳影片等荣誉,毕赣也被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表彰为2015年度青年导演。
近日,记者随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胖哥电影俱乐部创始人小胖哥,知名影评人内陆飞鱼一道,对毕赣进行了采访。
毕赣1989年出生于贵州省凯里市,这也是《路边野餐》故事发生的城市。他于2008年进入山西传媒学院编播系就读。学生时期,毕赣便开始电影创作,作品有《老虎》、《金刚经》等。2011年,其学生作业《老虎》入选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主竞赛单元,成为历届CIFF最年轻导演;2012年,其短片作品《金刚经》荣获香港ifva评委会特别表扬奖,第九届中国独立影像展短片十佳等。而如今,随着《路边野餐》口碑一路飘红,毕赣更被誉为中国电影的未来。
在当电影导演之前,毕赣是一名婚庆导演。不过对于婚庆,他显然没有电影干得出色,“成功地把婚庆干倒闭了。”毕赣说。于是,毕赣想到了转型,还考了一个爆破证,立志当爆破员,专门从事炸山一类的工作……
不过,毕赣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不久,继婚庆导演失败梦后,他的爆破之梦临时又“变卦”了。但这次他干起了本行,忽悠开理发店的妈妈给投资两万块钱拍电影。而这,就是《路边野餐》的缘起。
放大发行总经理水怪评价《路边野餐》说,亚热带温润的荡麦丛林,县镇青年在此拥有着自我传颂的江湖传奇。
这也是毕赣的侧面写照。而当他把身边和脑中的一切搬上荧幕,“贫瘠荒凉的电影土壤里,似梦还醒的绿皮火车上,思绪与现实冲撞,迸发就出了诗歌的火花。”金马奖评委木卫二评价道。
【Q&A】
问: 作为普通观众,很多人评价《路边野餐》第一次看很难懂,你觉得要看几遍才能懂?
答: 如果实在看不懂,那么看几遍也看不懂。比如像内陆飞鱼他懂,开始他说他看不懂,但其实他说看不懂是骗你们的。他懂里面的感觉懂趣味,所以他才会不断的想去看,如果真的看不懂我建议大家不要去看,因为看十遍你也看不懂。你不接受,其实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你接不接受的问题。你不接受电影可以这样拍,我觉得就不必要看浪费时间看。
问: 如何看待艺术电影的票房?
答: 我觉得票房还是很难,因为我承认电影的娱乐性是电影的一个功能,我也需要电影的这部分功能。但是在我们的电影这个环境下,电影就只有唯一的娱乐性,所以它没办法产生第二种作用。因为目前观众还不需要它。不过但在法国不一样,在台湾也不一样,台湾的观影素养好,法国素养也非常好。因为在法国他们从小看电影,看的就是《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之类的作品。他们小孩就看那个,为什么看,好玩啊!人走来走去逛来逛去的多好玩。所以他们看电影关注的东西特别复杂,不像我们,我们是非常简单和粗暴的。所以我觉得目前艺术电影在中国的生命力还是比较困难,还有我大概不认同的逻辑是受众小,因为中国是不分受众的。大家不知道什么是戏剧片不知道什么是艺术片,大家分不清的,所以大家就统称为文艺片。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觉得不是培养,因为我没有责任义务去培养谁,别人也不要来培养我,我跟观众之间不是培养的关系。但是我的发行方我的制片方他们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比如说现在中国有十几亿人,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有多少人爱看这样的电影,他们都不知道有这样的电影,他们以为电影还是“老革命”的,很多还在这种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建立和他们的沟通。就像当时贵州交通特别的不便利,因为是山区山城,和这里(云南)有点像。但是经过这些年,现在交通发达了以后来往的人特别特别的多。大家对贵州的经验还停留在那个地方特别落后特别穷,其实我去纽约也不过是中国城市的放大版而已嘛。所以就是没有建立这些“交通”,所谓的沟通,我觉得就需要发行方、影院还有制片方他们不断的去建立这些有效的沟通。我觉得无效的沟通特别浪费时间,就再花长一点的时间不断的建立。影评人其实也特别重要,就是要帮大家建立一种沟通出来。那个时候我们再谈受众我觉得是合理的。
问:
这部电影大家可能统统归于文艺片了,它的文学性能够体现出来了,还有它的艺术性也体现出来了。这部电影制作过程对你来讲是个考验,但最大的考验是上映之后给观众的,您觉得观众是否可以接受您这个考验呢?答: 我特别喜欢的那个诗人说“我诗写成以后无论地动或山摇”。考验观众真的不关我的事,如果这部电影没有被其他人看到这就是他的损失,这不是我的损失。我花那么多年的心血,那么认真的做一个东西出来,刚才我师弟还问我类似剧情的问题,我说你为什么不能自己想一下呢,我花了六年时间去想,你为什么不能花六分钟去想一下呢?你就希望简单粗暴的得到我一句回答吗?
问: 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青年导演的一个大时代已经来临了,而且瞬间在各大影展中就涌现了很多有作品的、有态度的电影人。你怎么看待同行的成长?
答: 我跟各位导演还不太熟悉,所以我很难去评价别人。但是如果2015年是中国青年导演新时代的开端的话,我也不可能知道。在所有的浪潮的开始的时候,那些呼喊那些革命口号的人,其实他们自己也不一定明白,也是迷失在其中的一员。我一直认为新浪潮也好,法国的那种状态也好,我们都在的呀。没丢失,只不过被稀释了。被稀释了没有问题啊。本质还是一样的。
问: 《路边野餐》用了四十分钟做了一个电影的长镜头。对于这个长镜头来讲,刚开始给人有一种不适感,但是整个的镜头调度,四十分钟看完了之后会发现太惊讶了!而且整个的故事全部都交织在同一个闭环的空间里面,让故事延伸下去,这四十分钟这个镜头是你提前想好的还是在你拿两万块钱的时候勾勒出这一个故事主线的呢?
答: 写剧本的时候就有了。因为我一直认为电影就是一种持续观看的艺术,持续观看像进入一个迷宫一样的,它有很多障碍。所以在做结构的时候,我一直说电影的结构和其他艺术的不太一样,电影的结构我认为非常简单的办法通过时长,比如说我其中后面有一段特别长的镜头,至于四十分钟还是五十分钟我没有在意,当它的长度突然有变化,我们就会觉得这一段不一样了,凯里部分不一样了,镇远部分也不一样了,呈现的风格不一样了,每一段都不一样了。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结构,我觉得这就是我认为的结构。大家总说这段长镜头厉害,如果我说它不厉害也挺不好意思的(笑),但我觉得它厉害不是因为它有多长,而是完成度有多高,而是因为这么写实的一段,它交融了那么多东西,目前以我的观影经验来说还没有。
问:
这部片子去到瑞士、金马都获得了荣誉。当时的评委给你这部作品的一个评价是什么?答: 真正打动我的是在南特,南特的说这个剪辑非常的原创,是我第一次被评委打动到。因为说其他的我天天都在听,第一次有人意识到其实有那么多长的段落镜头还有剪辑。南特评委就说剪辑非常具有原创性,这部电影剪辑就像宋词一样。
问: 你母亲觉得你当时拿两万块钱拍电影,以为你有病,那当时是用什么方式打动你母亲给你投了这两万块钱?
答: 说实话,(觉得)我能拍电影,是我母亲最近才转变的。最近她发现我去了那么多国家,有那么多人喜欢我的电影,她觉得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好的杂志给你那么好的评价,她开始反省自己,她觉得她差一点埋没了我。我跟她说,真的不重要,你埋没不了我。然后,最近是大家打动了她,我从来没有打动过她。我母亲觉得我是特别迟钝的人,她觉得我不太聪明,然后也做不了什么事,所以她给我找过很多工作。真的打动她就是我老师,因为她发现一个跟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愿意不断的拿钱给我去做一个她认为根本就不可能有回收的事情。所以她就被我老师打动,她觉得我老师都可以支持她的儿子,她也应该来。
云南网记者 李星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