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计委发布野生菌预警通告 大蒜变色鉴毒不靠谱
进入初夏,娇嫩的山茅野菜还没吃够,鲜美的野生菌已端上云南人的餐桌。那么,如何食用野生菌更安全?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继5月11日云南省卫计委专门就此发布了预警通告后,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相还特别提示:在食用野生菌时务必小心,那些用多放大蒜等“土法子”来鉴别野生菌是否有毒的做法根本不科学,甚至是危险的。
省卫计委发布野生菌预警通告
当下,正值云南各类野生菌生长的旺季,也是吃菌中毒的高发季节。对此,云南省卫计委发布预警通告,提醒广大野生菌爱好者谨慎食用。
该预警通告提醒,不随意采摘、购买、加工、食用不熟悉或难以识别的野生菌,对不熟悉的野生菌和过于幼小难以识别或过于老熟及已霉烂的野生菌不宜采摘烹调加工食用;野生菌严禁凉拌食用,在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以避免所含成分与乙醇发生不良反应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食用野生菌10分钟到48小时内,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及早到附近医院就诊;哺乳期妇女出现上述症状应暂停哺乳,以保护婴幼儿安全。
同时,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农村宴席、建筑工地食堂等群体聚餐禁止加工烹调、食用野生菌和四季豆等,广大市民食用四季豆一定要炒熟煮透,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头水菌毒性大的说法不准确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相认为,野生菌是否有毒只跟其所属种类有关,不存在头水菌毒性大的问题。既有菌环又有菌托的蘑菇很可能有剧毒;不熟悉的蘑菇不要购买;粪生真菌一般有毒,不要采摘。
郭相表示,识别有毒菌和无毒菌的最好方法,就是选最安全和最熟悉的菌食用,比如松茸、青头菌、白牛肝菌等都可以放心食用。而对于拿不准的品种,最好别去吃。
郭相说,市场上常见的野生菌种,有些仍带有微毒,必须通过高温或者烹饪的方法进行处理。比如常见的羊肚菌,虽是珍稀的食用菌,但也有微毒,就得用开水漂烫,去除其中的毒素,而牛肝菌类的“红见手”更是得采用高温烹饪的方法烹制。
郭相认为,民间很多识别野生菌的“土法子”是不靠谱的。比如苦粉孢牛肝菌本身是有毒的,他们曾将其和大蒜炒过,但是大蒜根本不会变色。
这些土法识别野生菌是否有毒不靠谱
谬传1:
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看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毒伞极毒。毒蝇伞很漂亮,它的确很毒;但同样很漂亮的红黄鹅膏,却是非常著名的食用菌。
谬传2:
事实上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著名豹斑毒伞常被蛞蝓摄食。
谬传3:
“与银器、大蒜、米饭反应变黑色的有毒”。
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等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谬传4:
“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也不尽然,只是部分有毒。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都市时报记者 朱绍平)
相关新闻
要吃宜良干巴菌
只等第一场雨
半个月前,云南省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就已经能找到头水菌的身影了,但是盛产干巴菌的宜良小哨暂时还没有干巴菌的影子。“雨水还没来呢,要等第一场雨落下来,菌子才会冒头。”当地菌农李美英说,心急的市民还得再耐心等等。
对于云南人来说,吃菌可是一场乐此不疲的狂欢,牛肝菌、干巴菌、青头菌,每年到了吃菌的季节,几乎家家都要采买一些。宜良小哨盛产干巴菌,识货的人到了出菌的时候,都是自驾到村里,自己捡菌。早上捡菌,中午就在当地农家乐加工食用,味道异常鲜美。
“小哨的山林里,都是红土地,因此在干巴菌中不会掺有泥沙等异物,另外,山里植被保存优良,土地肥沃,小哨产的干巴菌,香味更浓郁。”小哨的村民对于当地菌子的质量信心十足。
“今年天气时晴时雨,菌子都还没见冒头。等头水菌出来了,我们一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李美英说。据了解,往年小哨干巴菌的价格都在每公斤千元左右,具体价格根据当年产量浮动,头水菌的价格会高一些。(都市时报 记者赵倩)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