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云南“老”生常谈

21.10.2015  18:3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同时也是我国法定的“老年节”和云南省第28届敬老节,敬老、尊老、爱老、护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安享晚年。根据数据统计,云南目前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那么在这个“老年节”,我们就一起来说说有关云南敬老、养老的话题。

  尊老爱老 云南多民族传承敬老习俗

  云南是个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各个民族都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习俗,世代相承,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尽管各个民族尊老敬老的习俗五光十色,各有千秋,但都闪烁着动人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布依族的“老人房

  在罗平县多依河两岸布依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的最高地点,都有一幢独特建筑——老人房。相传远古时,布依山寨中有一家母子俩,儿子不孝顺、折磨母亲,一只豺子便吃了逆子后把老母抬到寨子最高的地方放好。这一天正是农历2月第一个属兔日,于是,寨主召集寨民在这里盖起“老人房”,从此年年祭祀。祭“老人房”是布依族最隆重的祭祀节日:祭祀时,由两名德高望重的老人装寨神坐在老人房内,参加祭祀的全寨成年男女,要沐浴、更新衣、杀猪宰鸡祭献,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白族老人坐“花轿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江尾乡河尾村的白族,从祖辈就流传下来一种习俗: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这一天,为“耆老节”。在这个节日里,凡村里年满70岁的老人,都披红挂彩,穿戴一新,被请进披上红绸装饰讲究的轿子内,然后由村里的白族青年抬上轿子,敲锣打鼓。全村男女老少都跟随在轿后,游村一周后,再把老人抬到村公所宽敞的大院内。院里已摆好了酒席,凡村里70岁以上已经坐过一次“花轿”的老人,都已事先被邀请入座了。待“花轿”把刚满70岁的老人抬进院内入席后,晚辈们都来向老人们祝福,说些吉利喜庆的话,衷心祝愿老人们个个都健康长寿,晚年生活幸福愉快。然后,让所有老人都高高兴兴地痛饮这“耆老节”的喜庆酒。

  彝族的“让路词

  在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的彝族村寨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让路词》:“窄处相遇,让路有律;老重我重,应我避让;我轻老重,热心帮忙;老轻我重,亦应我让;学会让道,心地贤良;跟老人抢道,性如豺狼”。受《让路词》从小到大的熏陶,彝族村寨都具有尊老敬老的美好风尚。小孩子过生日,给他们煮两个红皮鸡蛋就算了。而老人过生日则要隆重庆祝;父亲或母亲年满60岁这一天,要杀鸡宰羊备办酒席,给老人做“花甲大寿”;亲朋好友们则会带上“寿比南山”的贺联,提上合老人胃口的食物,拿上给老人特意缝制的衣服,来向老人祝贺。有的人家还要请一班唢呐队,吹奏吹奏,或晚上放两部电影来请全寨人看看,以示庆祝。男女老少,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景颇族的“敬老会

  景颇族每年初秋时节举办隆重的“敬老会”。青年们打响火枪,放爆竹,争着请村寨老人到自家竹楼作客接受敬酒。黄昏时分,人们集体跳起“敬老舞”。

  哈尼族的敬老节

  哈尼族每年农历腊月十五日为哈尼族的敬老节。小伙子要将小松树栽在过节的坪场周围,姑娘们挑来清水给小松树浇下定根水,象征青年人祝愿老人们像青松一样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藏族礼待所有老人

  藏族不论是对待自己家里的还是素不相识的老人,都要有礼貌。老人一般都被安排在光线充足、温暖舒适的房间住;家中添置衣服,要先考虑老人。老人因事外出,家里要派人一道前往,老人骑马,陪同的人牵马步行。

  傣族乐于赡养老人

  傣族分了家的兄弟都乐于赡养老人,老人要跟哪个儿女生活,全由老人决定,无儿无女的老人,可以投靠祖辈上有瓜葛的亲友,被投靠的晚辈把老人视若亲生父母,有的甚至以父母相称,养老送终。

  拉祜族敬老爱老

  拉祜族老人一般都住在阳光充足、温暖舒适的房间。冬天早上,家人起床后要给老人准备好菜。每逢喜庆佳节,好茶好酒先敬老人。晚辈给长辈敬茶、酒,要双手举过头,以示敬重。

  数据话老 云南养老难题不容乐观

  尊老敬老的传统习俗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云南的养老难题却是个现实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可视为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云南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73%。这意味着云南已经是老龄化省份。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有城市公办养老机构119个,床位20455张;农村敬老院663所,床位45515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18张,与全国平均25.43张差距甚远,离国务院提出的“每千名老人30张养老床位”差距更大。

  云南省老年人口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数,但“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空巢、留守、贫困老人多的特征更为突出。在老龄事业发展方面,仍存在老龄法制建设滞后、养老服务机构设施严重不足、农村老龄工作基础薄弱等问题。

  群策群力 全社会共破养老难题

  面对诸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云南省切实把老龄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涉老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省19.17万城市老年人和137.19万农村老年人,均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14年,全省70万80-99岁的高龄老年人,均享受到了人均47元的保健补助,百岁老人享受了人均384元的长寿补助;绝大多数地方落实了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和进公园等优待政策,外埠老年人长期居住,也可以享受公交免费等优待。

  养老服务业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今年起,省级财政将连续3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新建和改扩建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建设补助,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在一系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一些列创新养老平台在云南各地涌现出来:昆明与中科院物联网发展中心合作开发“互联网+智能养老平台”、晋宁将建160万平方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曲靖打造养老信息服务新平台……

  候鸟养老 外地老人瞄准云南

  本地人的养老问题正在全社会的关注下逐步得到解决,而不少外地老人也将目光瞄准了云南。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旅游资源,云南成为了不少老人“候鸟式养老”的首选。

  候鸟式养老,指的是中老年人离开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像海鸥等“候鸟”一样,冬天去温暖舒适的南方过冬,夏天到清凉宜人的北方避暑,以家庭团聚或者旅居游览为主要目的的特色养老方式。候鸟式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经济条件较好、身体健康的老人们热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受到了各地养老机构的争相加入。

  昆明四季气温变化不大,素有春城之誉,这种温差变化小的气候优势可以有效防止哮喘等一些季节性发作疾病,此外,昆明市长期专注发展当地旅游业,具备良好的旅游、交通设施,于是昆明成为省外老人理想的异地养老处。据了解,昆明多家养老机构都已推出了异地养老项目。今年7月,在南博会上签约的项目——一家新型老年公寓在盘龙区正式开工建设,这意味着昆明市又添一个“候鸟型”养老项目。

  除了昆明,普洱也将打造集旅游度假、中医养生、休闲养老于一体的“候鸟式”养生养老基地“普洱十号院”。云南省老龄产业发展协会会长陈勋儒则表示,云南适合养老的地方首推西双版纳和德宏。

  到2020年,预计云南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607万。可以说,老龄化正加速到来,整个社会加强对老人们的关怀已刻不容缓。从生活上关心老年人,从精神上慰藉老年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综合自中新云南新闻网、西藏日报、大公报、云南信息报、云南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