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最重的明代“嘉靖通宝”古钱币成会泽新标志
世界最大、最重的明代“嘉靖通宝”古钱币,成为会泽县城新标志
会泽江西会馆的门楼戏台
和亚宁
以会泽东川为中心的滇东铜矿的历史已超过3000年,曾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特别是明清以来,会泽产出的铜跨越千山万水输送到广大地域,影响了国家发展的许多方面。千百年来,以铜的勘探、开采、冶炼、铸造、运输等,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会泽铜商文化。研究这一文化,弘扬其精神,对新常态下曲靖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会泽铜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会泽铜商文化的两次高潮时期。根据金正耀、李晓岑二位先生进行的同位素考古研究,会泽铜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3200年前的周朝晚期。在公元2世纪中叶开始的100年时间里,会泽铜商文化迎来了第一个高潮时期。根据考古发现的会泽生产的堂螂铜洗(铜盆、铜锅、铜壶、铜鼓等器皿类生活用具),其出土的范围,最近的在云南昭通,最远的在陕西勉县,这说明会泽所生产的器具已享有盛誉,输往全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了。在交通、物流艰难的时代环境下,铜洗的广泛流传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了铜商文化雏形。明清以来至现代,是会泽铜商文化的第二个高潮时期。特别是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至咸丰六年(1856年)的近200年时间里,会泽铜矿业逐渐兴盛,采矿、冶炼、外省采办、本省鼓铸、京运等,来往会泽之人络绎不绝、大量聚集,“一业兴而百业旺”,有力地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使会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经济开发区”,“铜都”的美誉流传甚广。这也被认为是会泽铜商文化的真正形成时期。
会泽铜商文化的主要内容。会泽铜商文化的物质基础包括铜矿的勘探、开采、冶炼和铜钱的鼓铸、铜的外运、铜艺的发展等方面。如铜矿的冶炼,据统计,自1705年至1806年,云南省共报开144个铜厂,常有30余厂,而以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46厂为最多,多数开设在古东川地区,鼎盛时铜厂达33个,占全国铜产量的64%。这些铜厂,大多就地设炉冶炼,最高年产量达千万斤以上。又如铜钱的鼓铸,会泽铜钱的鼓铸始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前后历时200多年,有新、旧“宝云”两个铸钱局,是仅次于北京宝源、宝泉的中国第二大铸钱局。铜的外运,更是形成了边陲会泽万里运京铜的壮丽景观。
会泽铜艺更是璀璨夺目。产生于西汉中期,鼎盛于东汉时期的堂螂铜洗,继承和发展了薄壁铸造技术,显著特征是腹有弦纹,底部有花纹和铭文,其在全国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审美和时尚潮流。根据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堂螂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有堂螂附子。”这是人类历史上关于白铜生产的第一次记录,早于欧洲1500年,说明当时会泽铜艺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明代东川府铸钱局铸造的纪念币“嘉靖通宝”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是吉尼斯纪录的钱币之最,会泽因此有钱王之乡的美名。产生于明代的斑铜艺术品,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无需冶炼就能锻打而成的金属器物,被誉为中华一绝。此外还有“漂炉”和“乌铜走银”等技艺,见证着会泽铜艺的丰富多彩和悠久历史。
会泽铜商文化的主要表现
会泽铜商文化的政治层面。主要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采矿政策的演变及其对采矿业的影响,二是厂务的管理,三是京运的措办。
会泽铜商文化的经济层面。在经济性质上,出现了早期市场经济萌芽。清政府实施课税和官价收购余铜的措施,听民采取,两江两湖两广四川等地的富商大贾,携重金来云南投资采矿,他们招募矿丁,或给予工资,或按一定比数给予矿砂,具有民营的性质,但清政府对铜矿利润进行了垄断,只有一少部分剩余产品出售于市场,这在一定形式上属于封建主义束缚下的市场经济。在经济的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合伙制、股份制和承包制。对于一些小而易开采的矿山,出现了合伙制。对于大矿山,由于投资较大,便出现了股份制合作形式,参与投资的人或任“七长”之一,而每个大矿山又可分为许多小矿井,这些矿井或由“七长”直接经营,也有承包给其他人的,出现了承包制的雏形。在经济的贡献上,因外来人口的剧增及生产技术的引进,直接带动了农业、工商业、建筑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使会泽铜息、铸息、田赋、商税、盐课等财政收入迅速增加,地方公益事业得到了发展。
会泽铜商文化的社会生活层面。主要是推动了尊儒重教文化的形成。随着铜商的兴盛,中原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撞击、融合和发展,会泽开始尊儒重教,修建文庙,传播儒学礼仪,兴办义学,培养学子文人,最盛时有义学15所、书院3所、私塾26所,文武共考取进士17名,举人202名。铜商文化促进了多种宗教文化共存共荣的发展,并反映在城市的建筑中。明清以来,会泽县城及近郊先后建有寺庙81座、会馆27座,宗祠11座,还有大量的民居。这些古建筑类型多种多样,建筑技艺精湛,风格各不相同,是见证会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凸显了会泽当时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