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不一样的吴敬琏

31.12.2014  22:46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新华网云南频道12月31日电(李玲艳)说起吴敬琏,你可能会立马想到“吴市场”,体制、改革、资本等各种“高大上”的词语也会不断涌入你的脑袋。这些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你们都懂的”,而今天要讲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吴敬琏”。

     和蔼

    第一次亲眼看到吴敬琏,是在西南联大讲坛。85岁高龄的他满头白发,精神矍铄,脸上总是带着微微笑意。他说话慢条斯理,偌大的阶梯教室却能听清他说的每一个字,说到关键之处,眉头紧锁,手时不时抬起、上扬、划过……

    而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现代经济学前沿知识的学术功力、广阔的经济体制比较的国际视野、强烈保护草根阶层生活的改革诉求的经济学“大咖”面前,我一点也不觉得他是我脑袋里的那种“经济学家”。无论是给学生签名、还是与师生合影,他总是笑容可掬,在德高望重背后,他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健谈

    在将近2个多小时的主题演讲中,吴敬琏思维活跃,逻辑清晰,侃侃而谈。

    他用“新常态、新动力、新发展”三个关键词表达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改革的总体特征,并从对“新常态”的理解入手,详细阐释了不同分析框架下应对经济减速的不同方针,提高效率实现转型的具体路径,近年来我国改革措施的落实及成效等问题。虽然讲的是我平时觉得深奥的经济学问题,但是“接收”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幽默

    在互动环节,一个学生问,中国要取得长期发展,其核心问题是什么?吴敬琏答道:核心是提高效率。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其回答引得满堂掌声。

    而说到受益于“营改增”新注册的工商户数量大增,他说“火爆”;说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他说“小试牛刀”;说到利率市场化,他说“难啃的硬骨头”;说到企业面对的困境,他说“挣快钱的时代结束了”……吴老生动而幽默的解释让我们对十八大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和改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温情

    吴敬琏做客新华社云南分社和新华网云南频道,这是我第二次见到老先生,一同见到的还有他的夫人周南。两人都是白发苍苍,然而他们之间的那种温情却让我感动不已。

    在进电梯的时候,吴老首先步入,我扶着其夫人紧随其后。进去后,夫人稍稍朝他靠近,用手亲亲整理了一下他的衣领。就在这一瞬间,温情顿时弥漫开……不管是多少头衔、多少光环、多少荣誉,都不如这贴心的一瞬让我为之钦佩。

    这就是我看到的吴敬琏。

    吴敬琏的母亲是我国著名的报人邓季惺,我很想问问他,母亲对他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也许从中我们更能看到一个更不一样的吴敬琏,遗憾的是时间有限,我始终没能听到这个故事。

    我们每天都在体验、观察、思考,要怎么把这世界看清楚,怎么理解周遭事物,尤其是处于社会制度深刻转型、生产生活方式及观念剧烈变迁的年代,幸好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他们在这个年代中扮演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观察者和阐释者。

    然而,在“经济学家”、“学术明星”这些称号的背后,也许我们能发掘更多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儿,正如不一样的经济学家——吴敬琏一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