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邓川镇:千亩大蒜生态种植促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 通讯员 李永辉 樊娇艳
10月31日,笔者沿罗时江入水口往洱源县邓川镇旧州方向走,“发展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洱海保护人人有责”等洱海保护标语不时出现在田间地头。来到旧州千亩大蒜生态示范种植区,只见两排整齐的防控灯杆挺立田间,满眼的嫩绿沿地形梯次展开,大片大片的蒜苗在风中摇曳生长。蒜地里,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驻邓川镇工作队队员、高级农艺师赵汉正忙着指导村民赵一山夫妇进行人工薅草。
改变当地群众10多年来传统的种植方式,群众能否接受?种植效益如何?“大春使用有机肥,作用全在小春上,县里连续三年给我们发放有机肥,土壤改良了,田不板了,既省肥料农药,劳动力投入也少了,我家2.6亩的大蒜去年多收了1000来斤,多卖了7000多元钱。”赵一山夫妇的一席话解开了笔者的疑惑。
据随行的邓川镇副镇长杨钧介绍,邓川镇作为洱源县的南大门,境内永安江、罗时江、弥苴河汇入洱海,自开展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以来,坚持“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以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目标,高位推进生态农业示范种植,于2016年8月在中和村成功实施40亩生态大蒜示范试验种植,经严格的科学实验检测和测产分析,亩均增产300—500公斤,亩均增收2000—3000元,当季土壤中氮含量减少1.9吨,磷含量减少0.25吨,实现农田控氮减磷与农户增产增收。在此基础上,今年在旧州村实施千亩生态大蒜示范种植。
从40亩到1032亩,如何让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93户蒜农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如何推广生态种植?如何真正实现生态种植?如何保证经济和生态效益?一系列问题摆在镇村干部面前。邓川镇做足宣传发动,提高群众思想认识。镇村干部以召开户长会议、个别走访和党员代表会议等方式,广泛宣传大蒜生态种植的必要性,不断提高试验区群众对生态大蒜种植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把技术培训做实,深化群众生态种植理念。围绕大蒜生态种植技术,从良种选用、缓控释肥施用方法、中耕管理、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先后组织自然村生态技术培训7次,并组织参训人员到大理洱海生物肥业有限公司实地了解生物有机肥的原理和施用技术。与群众同心,以服务保障赢得群众认可。工作队与试验区群众“同护一棵苗、共护一坝田”,积极帮助群众协调解决种植试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组织群众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团购300吨有机肥、100吨控释肥,为群众每亩节省成本近200元。
“之前我听了培训,去了有机肥厂参观学习,看了中和村实验种出来的大蒜品质,我相信在专家的指导下能种好。”在今年推广种植中,旧州三组村民杨锡丽家早早就主动申报了3亩。“既能增收还能为洱海保护作贡献,我们大家积极支持,我家种了2亩多,我妹子家种了7亩。”旧州八组村民张国绿接过话茬说。
据赵汉介绍,邓川镇与“七大行动”工作队将严格按照《大理州洱海流域大蒜生态种植技术规程》指导种植,后期采用杀虫灯、黄蓝板等生物防控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大力提倡人工除草,确保大蒜产量质量。
“邓川镇将加紧实施农业尾水循环利用灌溉项目,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实现生态种植、节水减肥、中水回用、保护洱海。”杨钧信心满满地说,邓川镇旧州村千亩大蒜生态示范种植区的顺利推进,将有力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为全镇、全县的生态农业种植提供很好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