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遇见“诗和远方”——云南旅游顺应游客美好向往

23.01.2019  15:31

临近春节,当你身处寒风凛冽中,却从朋友圈刷出“诗和远方”,你是否想起那句“别找我了,我要去云南”?

这里是令人向往的“旅游天堂”。暖阳之下,滇池湖畔数万只红嘴鸥与游人共舞;苍山与洱海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醉人图景;穿越普者黑湿地,一首《坡芽歌书》清脆婉转……

提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宣示不仅要成为康养胜地,更要成为高端人才聚集地,成为“追梦人”的“第二故乡”。

风景这边独好

湖光山色、岩溶奇观、热带雨林、雪山冰川……因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25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七彩云南,旅游天堂”闻名遐迩。

这里气候宜人。每年冬春季节,一群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红嘴鸥,也要在“春城”昆明待上小半年。

前段时间小孩在家生病咳嗽不停,到云南后好多了。”来自成都的游客李紫轩对云南的清新空气赞不绝口。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发布消息,2018年,云南省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9%,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位。

九大高原湖泊有如璀璨“明珠”,镶嵌在云岭大地。滇池、洱海的水质曾一度恶化,但经过治理和保护,2018年滇池全湖水质达到Ⅳ类,为30余年来最好;洱海水质有7个月达到Ⅱ类。

少数民族文化也成为云南“瑰宝”,多年来吸引无数国内外游人。加拿大游客拉普安特在游览大理巍山古城、云龙县诺邓村后感慨:“没想到中国把这么多古村、古城保护和修复得如此完好,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充满魅力!

顺应游客的美好期待

以前坐汽车,从昆明到普者黑至少要5个小时,现在高铁通了,只要1小时15分钟!”文山州丘北县常务副县长袁生能说,从昆明到普者黑旅游,“朝发夕至一日还”已变成现实。

2016年底,云南迈入高铁时代。2018年,昆明至大理、丽江、蒙自的动车相继开通。“昆明到大理、丽江的动车开通后,客流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卫东说。

近年来,云南加快旅游交通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立体化、网格化旅游交通服务网络。

门票降价,让游客得到了实惠。自2018年国庆起,云南石林、玉龙雪山等99个景区实施降价,门票平均降价幅度达33.2%,普者黑等6家景区免收门票。

旅游行业掀起一场“厕所革命”。2015年至2017年,云南新建和改造旅游厕所2045座,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以前这是旱厕,气味难闻,苍蝇乱飞,改造成智慧厕所后,游客上厕所前可在显示屏上查看蹲位占用情况。”丽江古城一市民说。

一批特色小镇和康养小镇逐步建成。在红河州弥勒市,可邑小镇等4个风格迥异的特色小镇已投资31.29亿元。红河州副州长鞠云昆说:“可邑小镇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主打彝族风情;东风韵小镇以原创文化艺术为主线,融‘文化艺术、文旅度假、健康生活’为一炉;红河水乡小镇以国际汽车运动和商贸会展为主题,集运动、时尚、会展、商贸为一体……

坐落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东巴谷康养小镇,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纳西族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出集康养和旅游为一体的度假景区,汽车营地、餐饮美食、健康养生酒店等一应俱全。

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十多年前,大理的双廊还只是一个寂静的小渔村。但得益于苍山洱海的钟灵毓秀,近年来有不少游客选择在此安家,四川人骆晓莲便是其中之一。

骆晓莲曾是一名设计师,8年前,为寻找创作灵感,她索性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到双廊开起了客栈。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随着紫陶产业的兴起,文旅融合发展让建水的游客大增,成为众多投资者的福地。“我们投资300多万元开了这个青年旅舍,虽只有1年时间,但游客日渐增多。”倾城国际青年旅社老板姜盈文说。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2018年云南预计接待国内旅游者6.64亿人次,同比增长17%;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8450亿元,同比增长22%。

经过多年努力,云南旅游业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知名旅游品牌和旅游目的地。

当前,云南正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和全域旅游,持续提升旅游品质,深化文旅融合,努力成为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以前的经济发展是人跟着产业走,如今越来越变成产业发展跟着人才走。”云南省政府主要领导认为,云南的长远优势,在于依托优美的环境向高端人才聚集地转变。(新华社记者 陈永强、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