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再也不搬家了”

05.03.2015  17:02

      □ 本报通讯员 李少军

      春节到了,云龙县苗尾傈僳族乡茂盛村下大坪社83岁彝族老人胡木干的新房子建成了,一家人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家。胡木干老人感慨地说:“我这辈子已经在迪庆、丽江、大理三个州市的县份上搬了10余次家,这次搬家就是永久的定居。”同胡木干老人家一样,下达坪社还有不少的彝族、傈僳族群众实现了搬进新房过大年的心愿。

      苗尾傈僳族乡茂盛村上大坪、下大坪两个社分布在澜沧江东面的半山腰和山头上,海拔都在2300米以上,这里生活着傈僳族、凉山籍彝族群众,其中,凉山籍彝族是从外地陆续搬迁到这里安家的,彝族小伙子沈龙飞介绍说:“我今年36岁,就已经搬了6次家。

      上大坪、下大坪两个社的群众之前的一次搬家是在10年前。那时,山区没有条件通公路、通电,为改善当地群众的生存条件,云龙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异地扶贫搬迁,将上大坪、下大坪两个社的群众都迁移到了澜沧江边的大栗坪安家。这里交通方便,气候炎热,土地肥沃,加上群众的勤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起来。然而,受苗尾电站水库建设的影响,大栗坪社的群众又要再次面对搬迁家园的选择。

      云龙县委、县政府对大栗坪彝族、傈僳族群众移民安置格外关注,充分尊重他们对集中安置与自行安置、集镇安置与农村安置的选择权利,经过反复思考和对比之后,有17户凉山籍彝族和9户傈僳族群众选择了回到下大坪老家安家。从2014年6月开始,大栗坪社的彝族、傈僳族群众领取到了搬迁安置费,陆续回到下大坪选择宅基地建盖新房子,条件好的盖两层楼房,多数农户则建盖平房。胡木干家的新房采用当地的板岩作为瓦顶,内部用地板砖、木地板条、铝合金窗等材料装潢,宽敞明亮、卫生清洁,新房子里还添置了现代化的家具,赶上了坝区群众的生活条件。

      云龙县合理规划,让公路穿越到了下大坪社境内,为下大坪社实现户户通公路创造了条件。目前,下大坪移民安置点的群众已购买了10辆汽车和12辆摩托车,建房所需的砖、瓦、沙子等材料都靠车子拉运。

      胡木干老人说:“10年前,上大坪、下大坪两个社的彝族傈僳族群众为了更好地生活离开了老家,如今,又再次回到老家安新家,今后我们不想再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