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云南一定打赢!
2020年进入下半年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进入总攻阶段 这两天 《云南日报》、央视《新闻联播》和《光明日报》纷纷聚焦云南战贫一线 一起来看—— 巩固脱贫成果 决胜全面小康 仲夏时节,云岭大地生机盎然。随着补短板行动的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从“绊脚石”变成脱贫攻坚“新引擎”。通过完善机制,广大农村从“一时美”蜕变为“持久美”。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广开增收之门。 截至目前,全省88个贫困县中已有79个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剩余的9个贫困县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达到现行脱贫标准、在年内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省贫困户不断退出,贫困村不断出列,贫困人口持续减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持帮扶不松劲、脱贫不脱钩,打出持续帮扶“组合拳”,做实做细脱贫攻坚的“下篇文章”,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可持续,确保脱贫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贡山县独龙江乡。怒江报记者:潘文海 摄 帮扶不松劲 在向消除深度贫困发力的同时,巩固现有的脱贫成果格外重要。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注重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注重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精准分类帮扶,一手抓巩固脱贫成果,一手抓防止返贫致贫,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帮扶不松劲、脱贫不脱钩,突出抓好产业就业、素质能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动态帮扶,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着力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提升脱贫质量,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村高质量出列,贫困县高质量脱贫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 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云南日报记者:李秋明 摄 通过建立省级返贫监测信息系统, 我省实行全省数据信息常态化比对分析、筛选核实、监测预警,实现数据信息纵向横向共建共享,推动帮扶政策落实。州(市)统筹协调返贫监测预警工作,县(市、区)、乡(镇)、村(社区)承担发布返贫致贫预警主体责任,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措施,及时分类帮扶、动态帮扶,形成早发现、早预警、早分析、早帮扶的工作机制。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发力,努力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致富路更宽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发挥好产业扶贫的普惠性、根本性作用。 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棒球车间。云南日报记者:蔡飞 摄 在实践中,各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的支柱,切实提高产业扶贫的效益和可持续性,立足特色、打造品牌、培育市场,不断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贫困户脱贫后返贫。发展特色产业,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使特色产业真正成为群众的“摇钱树”“定心丸”。 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思路和“提质增效、立体种养、错位发展”的模式,创新实施“四个一到户”机制,让每户农户与中长期产业、短平快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搭配,户均有1个劳动力输出或接受1项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有活干、有收入、有盼头”,从而实现长期稳定增收。石屏县充分发挥林草在山区促进各族群众发展经济的优势,打好生态扶贫牌,在贫困地区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特色经济林果产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加快全县45个贫困村向“山村优美、百姓富裕”小康目标迈进。 昭通鲁甸卯家湾安置区 把培育内生动力作为巩固脱贫的保障,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同样,巩固脱贫成果也离不开智和志。强化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全省各地充分发挥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最大限度把群众宣传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充分发挥群众在扶贫开发、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帮助群众提升脱贫致富能力。 宾川金丰汇农业开发公司石榴基地 连日来,在宾川县拉乌彝族乡云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扶贫车间,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人们忙碌地剥壳取果。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文秀而言,扶贫车间的稳定收入让她感到踏实和幸福。为推进“造血式”长效扶贫,自2019年起宾川县云山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起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好日子带来的变化也让大家致富的信心更强,干劲更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久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来自漾濞彝族自治县的40名“学生”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他们来自漾濞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在惠南镇接受了为期5天的集中学习,重点学习上海浦东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布局与格局,农产品品牌、包装、加工、营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工业化发展突破等相关内容。“这次学习机会非常难得,学习内容对口,有针对性。回去以后就能用这些学到的先进理念,培训我们那里的群众,指导大家更加科学有效地发展产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学员李茹婷说。 把防止返贫致贫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全省各地深入探索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切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敢打硬仗的“背包工作队” 7月5日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 报道了云南怒江“背包工作队” 为改善当地贫困群众的 生产生活质量 开展了百日攻坚入户动员行动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95%以上面积都是环境恶劣的高山峡谷,为了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怒江州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实施近10万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但是到今年2月份,仍有20%的贫困人口没有实现搬迁。怒江州派出由1006名党员干部组成的“背包工作队”,开展了百日攻坚入户动员行动。 今年2月,由1006名党员干部组成的15支“背包工作队”,深入怒江州高山峡谷、入户80个未摘帽贫困村,开展易地搬迁动员工作。 出发前,背包队员们曾面对党旗宣誓,“不少一户、不少一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背包队员李学玺等三人入驻的马垮底村,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可仍有四户人家不愿意搬迁。特别是一个叫贵生子的傈僳族大叔,第一次连门都没让他们进。再次登门,背包队员不仅背着各自的睡袋,还给贵生子的小孙子带去了礼物。 看着视频里配套的医院和幼儿园,贵生子一家人的态度有了松动。 就这样,背包队员们在贵生子家打了三晚地铺,聊了整整三天,贵生子向背包队员们倾吐了他害怕面对新环境、新生活的顾虑,也渐渐打开了心结。 而在另一户村民麻付益家,背包队员们了解到他的儿女一直找不到对象,就把这作为动员工作的突破口。 背包队员们用心用情,让原本心里没底,不肯搬迁的四户村民都同意了搬迁。 3个多月来,1006名背包队员走遍怒江州高山峡谷,成功动员3000多户13000多名群众搬迁下山。 搬迁进城后,贵生子一家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个背包队员也成了贵生子最信赖的朋友。 目前,怒江州62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已实现100%入住。接下来,他们正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以保证这些久居深山的贫困群众能够真正过上踏实幸福的生活。 “精准”——上海帮扶云南脱贫的制胜法宝 7月5日 光明日报一版刊发文章 讲述上海从 消费扶贫与产业发展 劳务协作与帮助就业 人才技术与结对帮扶 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帮扶云南脱贫 “自从我们村建了这个壮族文化广场后,吃过晚饭,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来广场上唱歌跳舞,大家玩得非常开心。”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德厚镇大明湖村村民彭丽边跳舞边高兴地说。盛夏时节,走进大明湖村,一幅欢乐祥和的画卷顿时映入人们的眼帘。 大明湖村人都清楚,这个原本贫困的村子变得如此美好,多亏了上海市静安区的真情帮扶。2018年,由上海市静安区援建的贫困村综合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在这里落地,通过整合其他资金,实施进村道路硬化、特色民居修缮、太阳能路灯安装、风情文化广场等工程,再也看不到以往那种“脏乱差”现象。 早在1996年9月,中央确定由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从此,上海始终高度重视沪滇扶贫协作,将助推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的工作方针。近年来,上海市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努力找准“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的结合点,各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赢得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普遍赞誉。 在消费扶贫与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 6月24日下午,一场正在上海凯德龙之梦虹口商场举办的扶贫助农直播吸引了众多市民、网友的关注与参与。 “欢迎大家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景地——普者黑景区游玩”“高原一级菜籽油5L原价124元,直播价只要99元”“坡芽土鸡蛋30枚,原价83元,直播价66元”……一批来自云南省丘北县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在黄浦江畔“闪亮登场”。 今年端午节期间,上海援滇干部、云南文山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潘正旺和丘北县委常委、副县长贺志春走入凯德龙之梦虹口商场的直播间,热情推介文山州、丘北县的风土民情和农特产品。 上海凯德龙之梦虹口商场举办的扶贫助农直播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在帮扶云南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上海市开拓创新,积极对接上海的超市卖场、电商平台、批发市场、机关食堂等各类渠道订单,通过消费扶贫引入大市场的流量,以销促产,提升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标准,先后建成了18个直供上海的蔬菜外延基地,使20多万吨云南蔬菜进入上海市民“菜篮子”。还与拼多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云品”走向华东,走向全国。 为了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打通产业发展、群众脱贫的“最后一公里”,上海一方面帮助云南贫困农村解决出行难、用水难等,另一方面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引资造血,帮助引入一批龙头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比如,帮助文山州广南县引入牛旭集团投资1200余万元,建设畜牧养殖基地,企业通过品牌运营推介、冷链新鲜直送,打造了“文山黄牛”的爆款品牌,市场供不应求。 “2020七彩云南·上海食品节”启幕。云南网记者 夏方海 摄 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山乡洛特村的普希老寨,可以看到一群群小蜜蜂在一排排蜂箱间进进出出,源源不断地酿造优质百花蜜。寨子里两位专职养蜂人之一的阿大掰着手指算起了养蜂的收入,光卖蜜得到的分成,阿大家今年就能增收5000~10000元。这里自然生态环境好,林业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且粉源类植物多,养蜂是精准脱贫、扶农致富的好项目。但基诺族人历史上并没有养蜂的传统,“刚开始怕蜜蜂蜇人,养了又怕蜜蜂飞走。” 去年,经过前期调研,前来帮扶的上海松江区主动为普希老寨购入了60个带有种蜂的蜂箱和60个空蜂箱。为了打消基诺族人对养蜂的疑虑,驻地扶贫干部专门邀请了养蜂专家到寨子里培训,手把手教村民养蜂。村民学会养蜂技术后,寨子里的人均收入大大提高。看到低成本养蜂增加的收入,一些村民自发加入养蜂致富的行列。2019年,松江区在基诺山乡投入了65万元,援建洛特村蜜蜂养殖和提升人居环境,进一步助力基诺族人实现全面小康。 图片来源:云南网 在劳务协作与帮助就业上精准发力 屏边苗族自治县是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个脱贫攻坚县,但山美水美,民族风情浓郁,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为了通过发展旅游助力脱贫,由上海常能集团投资、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的云南大围山锦江度假酒店落户屏边滴水苗城。沪滇扶贫协作框架下,2019年5月,酒店建成开业,不仅有力推动了屏边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档增速”。 红河州屏边县滴水苗城 图片来源:新华社视频截图 大围山锦江度假酒店还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招工时优先选用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2019年,酒店带动了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业,每人每月经济收入均在2200元以上。结合屏边地理环境的优势与沪滇合作的平台优势,酒店还以“万企帮万村”活动为载体,与上海、山东等地的企业合作,发展优质林果等绿色种植业,带动贫困户发展,引导农户通过“换穷业”,实现“拔穷根”,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关于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 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依靠稳定的收入来源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上海近年来着力加强劳务供需精准对接。 资料图 从2018年起,每年投入超过2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组织技能培训、吸纳稳定就业、外出务工补贴、开发公共岗位,共帮助贫困人口转移到上海就业5000多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14.4万人。重点推动“三个一批”:引导一批走出去,通过春风行动、百日行动、送岗下乡、专场招聘等活动,集中组织、定向输出。比如上海消防、春秋航空等单位企业面向建档立卡户定向招录培养消防、空乘等专业人员。实施“云嫂入沪”工程,支持一批留下来,新建了刺绣、茶叶、织锦、蚕桑、食用菌等扶贫车间、产业基地,通过在产业发展中吸纳就业,培育云南农业现代化所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鼓励有头脑、懂市场、会技术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兜底一批保基本,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对因病因残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优先安排托底保障。 在人才技术与结对帮扶上精准发力 在地处云南西北部高原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来自上海的医生一批接一批相继来到这里为藏族同胞送医问诊。 今年2月,瑞金北院的超声科医生赵然,作为第八批上海援滇医疗队员,到达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支援工作。与他同行的还有4名上海医生。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网站 自2016年6月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承担起了对口支援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任务。迪庆州医院副院长和嘉明表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在上海的帮助下,迪庆州人民医院在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规范建设二级学科8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其中包括在全省比较先进、在州内填补空白的技术10余项,诊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迪庆州医院医生与瑞金北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多年来,上海发挥在教育、医疗、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而且援滇干部增派越来越多,第十批干部从15人,分3批增派到48人、75人、103人;现在第十一批援滇干部,总数已经达到了152人。 为推动沪滇人才交流,上海实施了“云海银辉”行动、崇明对口帮扶临沧市大文中学“托管教育”模式、“金种子校长”培训等项目,选派医生、教师驻点帮扶,打造贫困县医院、学校的重点科室、学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同时重视新技术运用,应用互联网、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展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比如,在鹤庆县试点推广的智慧医疗项目,为大山深处的群众看病提供了便利;昆明市东川区的腾讯智慧校园项目,在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在社会动员群起帮扶上,上海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在各领域、各层面掀起了结对热潮。上海217个街镇、338个村(社区)结对云南353个贫困乡镇、538个贫困村。在上海市属国企“双一百”村企结对引领下,1534家企业在云南结对2068个贫困村。结对双方按照“有协议、有规划、有资金、有项目、有干部、有人才、有互访、有联席会议、有措施、有成效”的“十有”要求,以及“三带两转”措施,把各项帮扶措施落在了实处。 与此同时,近四年来,上海的援助资金不断增长,并坚持向民生倾斜、向深度贫困倾斜,力争援建一个项目、示范一个地区。截至目前,在帮扶云南脱贫攻坚工作中,上海已经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33.65亿元,援建各类项目10600个,培训各类人才59.4万人次,超过110万的云南各族群众直接受益。上海市政府驻昆明办事处主任、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扶贫办副主任罗晓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说:“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上海财政压力会非常大,但是帮扶资金会优先保证,而且要按时拨付、能早不晚、一分不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也是新奋斗的起点 编辑:魏咏雪 审核:杜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