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昆明市民有了家庭医生
西山区社区医疗机构到敬老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西山区卫计局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李杭蓉 陈雯) 拿上患者的病历,拎着全科医生包,官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陈宇来到中营社区,为这里的居民们做健康体检。
“幸亏有陈医生来做检查,不然我还不知道自己身体已经出问题了。”褚大爷一直在旁边感谢陈宇。一年前,陈宇在一次家庭医生服务中,发现褚大爷有间歇性的胸闷和心悸症状,立即建议老人做全面体检,结果发现老人患有冠心病。之后,褚大爷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现在都不用走出门,许多问题在屋里就能解决。”行动不便的李奶奶说,只要她有需要,一个电话打过去,家庭医生就来上门服务了。
褚大爷和李奶奶的幸福待遇,只是上百万昆明市民的一个缩影。2017年,是许多昆明市民看病就医发生历史性转变的一年:病了,给家庭医生发个信息、打个电话,小毛病立马咨询解决;严重点需要到社区医院治疗的,约好时间去,不用排队不用等待;更严重已经是家庭医生解决不了的,会推荐到二三级医院对症专家;需要住院的,优先有床位……推行一年多,家庭医生已经从一个抽象的名词,变成市民身边随叫随到的“健康管家”。据悉,截至2017年10月31日,昆明已有超过250万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7.5%。
带来的实惠
签约家庭医生,可以享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福利,例如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可以上门服务,优先就诊和住院等。
问医方便 家门口免费体检
前几天,住在正和小区的丁雪卿,来到福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她是一位高血压患者,前不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时,签约了家庭医生,这样她就可以享受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而以前每次体检都得花上几百块钱。
不仅体检免费,医生还耐心地跟她讲要如何打理膳食、如何调理身体……给了很多建议。看到这么多实惠,丁雪卿把家人的健康信息都添加进来,让他们也享受这样的专业服务。
住在润城的李群芳,是一位慢性病患者。没事的时候,她就会来到前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理疗、咨询。年近70岁的李群芳说,以前,自己曾为看病吃了不少苦头,去医院体检,坐车就得半个钟头,到了以后还得排队。而2016年6月她在前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后,不仅可以在家门口体检,还能享受中医理疗、诊治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如果身体不适不能出门,家庭医生还会上门服务。尝到“看病不难”的甜头后,如今她当起了义务宣传员,逢人便说签约家庭医生的好处。据悉,在前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辖区内的卫生站,如今已有38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了1.8万余名居民。
住在五华区的朱小艳,怀孕后对很多孕期问题感到困惑,于是在家通过手机App询问家庭医生,每次都得到了及时解答。不但如此,医生还会不定期随访,提醒她该注意些什么。据悉,从怀孕到产后,朱小艳能享受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提供的5次免费母婴健康服务。
目前,昆明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都已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截至2017年10月31日,昆明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947个,签约人数达253.1376万人,签约率为47.5%。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为69.7%,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覆盖率为100%。
自费12元 就可享多种服务
“一号难求、一床难求、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等情况,在三甲医院普遍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昆明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签约家庭医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既推动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了“健康守门人”,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了基础,居民看病不用集中到大医院,对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等起到很大作用。
2016年5月,西山区在前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推出了“4+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由1个三甲医院专科医师(作为团队指导老师)+1个社区全科医生+1个妇幼健康管理师+1个公共卫生专干,组成家庭医师团队核心力量;“X”代表各级医疗机构、居委会及热心社区卫生服务的志愿者等可服务签约家庭的各方社会资源。通过全面整合资源,为居民提供各类专项服务。
居民在签约家庭医生后,可以享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福利:就医方面,家庭医生团队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转诊方面,家庭医生团队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用药方面,对于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不超过2个月的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
根据昆明市推进家庭医生工作实施方案,市民签约家庭医生能够医保报销。在西山区实施的家庭医生签约中,居民每年仅需交纳36元签约费,其中12元为自费,12元为医保报销,剩余12元则由公共医疗经费支出。也就是说,签约家庭医生,不仅可以享受就医便利,钱包也可以省下不少。B超、心电图等医技项目检查优惠10%、国家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中药煎药服务费减半、育龄已婚妇女免费妇检一次……参保人每年自费12元,就能享受到各种超值的贴心服务。
面临的难题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不断推进,给群众带来了便利的同时,“签而不约”、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医务人员严重不足
上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门诊,下午入户为居民做检查,是官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陈宇的工作常态。截至目前,她所在的团队已签约了1981人。“工作量比之前增加了50%,但人手太紧了,没有办法。”
人手紧,是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的共同感受。
官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黎婷给记者列了一组数据:整个卫生服务中心有全科医生23名,但要服务的辖区人口有8万多人。“人手紧,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昆明签约居民人数已超过253万人,但家庭医生团队仅1947个,以每个团队平均4人为标准,每个家庭医生平均要负责325名签约居民,这其中的压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为缓解人手紧张的问题,官渡区目前正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岗位培训等方式,扩充全科医生队伍和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去年仅人才培训一项,官渡区就投入了188万元。
有偿签约不能走医保
一年120元的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服务费用,住在五华区林岗小区的刘筱艺负担起来没有问题,但她认为这比较窝心:“一边在大力推广签约家庭医生,一边医保部分却报销不了,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签约热情。”
“12元至120元的健康管理升级包,除让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还能享受到差异化服务。多数签约的居民还是免费的。当然,居民都希望把有偿签约的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五华区武成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赵安珠说。
据悉,针对签约过程中出现的医保不能报销问题,目前昆明市卫计委正在积极努力协调,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从而进一步打破家庭医生签约瓶颈。
基层医院药品不全
“之前收治了一名糖尿病人,他需要的一种控制病情的药,我们这里没有。”说起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的困扰,陈宇有点无奈。
“就拿治疗糖尿病常用药来说,我们中心的药物很有限,患者只能到二级医院甚至更高一级医院去开。”陈宇说。
经走访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基层卫生院反映,只有300多种药物,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有必要扩充基本药物的范围。
“一些普遍使用的药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没有,患者只能到二级以上的医院去开,看病就不那么方便了。”赵安珠说,药品目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的范围应该加大,特别是治疗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的药品目录应该增加。“患者在社区医院通过自己的家庭医生就能开到需要的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就更能体会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的便捷。”
专家建议加大宣传和政策扶持
“家庭医生签约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大实事,可这样的好事,知道的人还不够多,政府部门很有必要多渠道加大宣传,让居民产生更多的认同。”针对家庭医生签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高军认为,除了加大宣传力度,还应提高家庭医生团队待遇,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同时,应积极促进不同医疗卫生机构间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提高医生和签约居民之间的互动效率,加强服务,节约成本。
他山之石:
成都推出家庭电视医生
家住成都水杉街的李女士,刚怀孕时就签约了电视医生服务,随时在家通过电视进行产前咨询,规避了在路上可能发生的风险。成都推出的“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翼家医家庭电视医生”,不仅可在线视频问诊,即便是家庭医生的签约,也可通过电视实现。
上海首创社区健康管理师
上海陆家嘴街道搭建起“1+1+1+X”健康服务体系,即一个居民区拥有1位社区健康管理师,1个健康小屋,1支健康自治小组,X是指整合各类医院资源和各类健康科技服务应用。其中,首创的“社区健康管理师”,上门走访居民,在健康小屋内为社区居民进行血压、心电、血氧、身高、体重等常规项目检查。
随评:破解看病难还要再闯关
一孔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被视为实现分级诊疗、破解看病难的突破口。随着签约服务的推行,老大难在逐步化解。签个约,就能享受定制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从昆明推行的情况看,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要把好事真正办好,还需要对遇到的问题加以认真梳理,以问题为导向逐一破解,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神”。
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旨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其要点是,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撑机制,调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公立医院和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提高签约服务水平和覆盖面,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从昆明推行的效果看,家庭医生已经从一个抽象的名词,变成市民随叫随到的“健康管家”。借助“互联网+”搭桥,让医患之间能更加便捷、高效地沟通和互动,让签约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和优质服务。家庭医生以“连接”为核心,突破时间、地域限制,将医生与患者连接在一起,可以即时在线与患者沟通,实现就诊前病状的初步了解。通过就医前、就医时、就医后的一系列服务,为患者节约时间,摆脱看病“排队3小时就诊3分钟”的困扰。同时,除了线上沟通,还为患者建立完备的健康管理系统,实现长期健康跟踪、康复指导,让群众真正有获得感。
作为一种新鲜事物,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属于正常现象。
对于医务人员不足的问题,要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使其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合理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增强职业吸引力,加快队伍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增强家庭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医务人员加盟,从而破解人员不足的难题;对于有偿签约不能走医保,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签约热情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增强签约服务吸引力。
按照此前云南省医改办等部门出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而截至2017年10月31日,昆明的签约率为47.5%。不难看出,这与省里提出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家庭医生要早日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路阻且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编辑:实习编辑劳学丽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