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问诊已死?移动医疗还有哪些坑

14.09.2015  16:17

  在移动医疗领域,一提起“轻问诊”就很容易想到春雨医生,但创始人张锐并不希望它成为春雨医生的代名词,开始将触角向各个领域延伸,试图打造一个移动医疗领域的阿里。从线上服务到线下诊所,从打造平台到近日开始向 垂直细分领域延伸,做起慢性病管理平台。不仅如此,张锐还透露,春雨旗下的投资公司春风创投已开始投资一些硬件医疗设备。目前的春雨正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医疗版图。

  不仅是春雨医生,从PC向移动端渗透的寻医问药,平安好医生等先期通过线上问诊作为入口获得了用户和流量之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城略地。在一位投资人看来,移动医疗到目前并没有实现盈利,这些早期进入移动医疗的创业者需要通过新的盈利模式和业务来说服投资人获得新的融资。但移动医疗真的有那么美吗?哪些坑又是这些前辈们已经跳过的?

   轻问诊窗口已关

  “轻问诊从源头上就不成立。”中日友好的一位主任医生认为,没有病例、数据,仅通过线上简单的咨询或检查资料上传就开始给患者诊断甚至开药并不靠谱。他认为,这种模式必然很难持续。另外,轻问诊只适合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的人群,但这类人群并不是移动医疗用户的众多对象。

  “它也很难对用户产生粘性。”阳光妇儿创始人金亮认为,对于一个低频的应用,用户打开APP的机率平均一月一次就已经较高。在医保和网络问诊还无法相互配合的情况下,也很难向用户收费。

  “纯线上通过服务去盈利的移动医疗公司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寻医问药网战略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姜天娇认为,在线问诊由于没有被大多数人当成医疗服务,因此,收费是一个很大的坑,无数的创业者都已经尝试过了,但很少能够成功。

  “轻问诊最终需要靠线下执行,线上只是导流。”艾瑞移动医疗互联网分析师认为。因此,一些轻问诊平台如春雨医生等开始转向服务型医药电商,即健康咨询服务,针对用户推荐药品或健康产品。

  此外,包括好大夫、快速问医生等轻问诊平台在百度医生的冲击下也开始涌向问诊的后端,包括康复、慢性管理等。

   还有哪些坑?

  目前,从硬件设备、医药电商、慢性病管理、陪诊等涉足移动医疗行业的各类创业公司纷纷涌现,但移动医疗行业尽管已发展3年但仍旧没有呈现爆发性增长,除了以轻问诊、预约挂号等初期的线上服务外,移动医疗究竟还有哪些坑?

  1.医药电商,即使国外也没有能赚钱的公司。B2C电商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送药的速度,很多用户希望30分钟内可以送到。姜天娇表示,从B2C平台获取用户的成本较高,一个用户为120元。这也让大部分的医药电商销售的多半是硬件产品或保健品,并不是药品。另外,药品医药电商很难通过打折或促销来激发交叉购买,因此它的盈利存在一些天然的问题,典型例子是药给力,它们正尝试通过快速送货上门来提高用户体验。

  2.慢病管理,看上去很美。目前很多移动医疗公司开始转向问诊后端,自然将视角切入慢病管理,例如糖尿病,由于用户需要持续性治疗很容易产生粘性。“但慢性病依从性很差,另外需要以硬件来驱动,例如糖尿病前期需要病人配备血糖仪等,前期积累用户规模上都存在不小的问题。”姜天娇表示。

  3.020,用户转化率低。由于移动医疗最大程度需要线下的落地,目前包括好大夫、春雨医生等都开始线下建立诊所或医院。但医疗需要本地化的特性,一旦按地理位置和病种来切分,从用户量到转化率的实现很低。

  4.可穿戴设备,只提供监测而没有服务的产品用户很难爱上它。据统计,目前除了小米和Bong之外,手环出货量过百万的可穿戴设备几乎没有。对于那些只测血糖、血压指数的硬件设备,没能给用户提供服务的硬件设备都是失败的。

  5.融资最佳时期已过。目前,资本市场进入寒冬期,可以看到包括九安医疗等移动医疗硬件公司股价下跌了60%。这也影响了投资人的信念,投资人对目前进入这一行业的创业者更为谨慎。“去年早期投资者都是闭着眼睛投,天使轮很容易拿,但一到A轮B轮就难了。”一呼医生创始人马海平表示。一个客观现象是,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移动医疗天使轮、A、B、C轮的数量开始明显下降。

  6.不要试图从“让医生下岗”中找出路。移动医疗目前的稀缺资源仍是医生,这也是创业公司很难逾越的屏障。马海平认为,就如同大众点评永远没有办法让厨师下岗让饭店倒闭,互联网不可能变成服务的主体,互联网医疗最终需要医生来提供服务,因此,创业者不要从颠覆医生来去找到出路。

  “在对比同样是低频的旅游应用,移动医疗激发用户的需求则更为残酷。”姜天娇认为,因为它永远解决的是有着刚性需求的人群。

  因此,警惕那些打算进入移动医疗领域挖金的创业者,它们看上去都不那么美!

来源:搜狐科技 作者: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