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
云南省政协举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论坛及对口协商会
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就“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云南网讯(记者 詹晶晶 赵树发 段芃)10月24日,云南省政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论坛及对口协商会在昆明举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医疗、就业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城镇化发展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也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范建华说。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社会的稳定、城市的发展后劲问题。” 楚雄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九三学社社员钟学龙说。
“下一步云南继续推进‘农转城’应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实现与新一轮全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相衔接。” 新华社云南分社社长徐玉长说。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据昆明市政协副主席陆玉珍介绍,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省累计转户529万人(其中:2012年转户286万人,2013年转户210万人,2014年转户33万人),全省城镇户籍人口达到1288万人,户籍城镇化率从2011年底的16.5%上升到目前的28%,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36.8%上升到2013年的40.48%,提高了3.68个百分点。大幅度缩小了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助推了城镇化发展。
陆玉珍认为,全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不少困难和问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改革制度或者放开制度就可以解决的。”省政协委员宁升功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增加就业机会、产城有效融合的支撑、社会组织机构的创新等关键问题发挥协同作用,才有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城镇化发展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也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必将从城镇化战略的价值观、实现途径、具体策略等全方位多层次展开。” 云南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说。
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省尚未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财政资金挂钩转移支付路径不明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服务成本由中央、省、市、县财政分担比例和机制未形成,‘钱从何处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陆玉珍说。
据陆玉珍介绍,相当部份地区还未建立农转城人口权益保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的稳定保障机制,基层政府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宁升功表示,现在很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已经放开了城市户籍,甚至出台了不少鼓励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但是,许多已经具备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不愿意也没有选择城市户籍,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稳定的就业支撑和配套的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农业转移人口缺乏长期在城镇生活的信心,他们宁愿选择目前这种农忙务农,闲时外出务工的“流而不迁”的形式。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席金桂兰也认为,与国家近年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相比,目前的农转城政策吸引力仍然显得不够,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建议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整合更多的资源,以吸引更多的群众。
相关报道:
云南省政协第七届民生论坛在昆明揭幕 聚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云南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提升“质量”是城镇化发展重中之重
云南省卫计委副主任金桂兰:加强“转户居民”后续服务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