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路上的昆明东川 走出“一铜独大”格局

27.06.2016  22:39

  牯牛巍巍,小江悠悠,厚重的铜冶文明让东川赢得“天南铜都”之美誉。因矿而兴,却不因矿竭而衰,东川有很多优势有待发挥,有很多资源有待发掘。要发展更要“生态

芦笋产业

  阿旺镇菌产业

  天生桥铅酸蓄电池项目

本报美编 张维麟 制图

东川城市湿地公园

达朵村干热河谷造林示范点

   全面转型

   有破有立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昆明市东川区工业和科学技术信息化局局长黄大龙说,东川因铜而兴,也因铜阵痛,要破解“资源魔咒”实现转型发展,就必须立足东川实际,从铜做起,抛弃“另起炉灶、釜底抽薪”的杂念。

  黄大龙告诉记者,聚力产业转型首先要依托资源,精吃“资源饭”。按照“强园区、延伸铜、突破磷”的思路,东川重点发展铜资源深加工产业,不断延伸铜产业链条,形成资源开发—初级生产—精深加工一体化格局,由单一的铜精矿、冰铜产品发展升级为粗铜、电解铜、铜杆、铜线材、铜工艺品等多种产品,提升传统产业业态。同时,加快磷化工发展步伐,并切实推进矿山深部和外围探矿工程,延长现有矿山服务年限,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回收水平。

  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东川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有破方能有立,要彻底摆脱产业发展的“恋矿情结”,从“一铜独大”的发展格局中走出来,还需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黄大龙说,东川区将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积极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非资源型产业。争取在2020年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后,占GDP比重降至50%以下,依赖本地资源率下降至30%以下,新兴接续替代产业对东川就业、税收贡献值达到50%。

  位于寻甸的天生桥异地工业园内,记者看到,华再新源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云南京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铅酸电池生产项目等10余个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一个个新兴接续替代产业正在这里落地生根,“跳出东川,发展东川”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天生桥异地工业园作为东川转型发展的一个新型示范区,所有入园企业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园区副主任蔡余华介绍,目前园区共引进项目42个,通过5至10年的建设力争达到入园企业100家以上,就业人数3万人,产值突破百亿元。

  某环保产业公司副总经理李丁说,选址天生桥是看重了园区循环发展的理念,去年该公司拆解废旧家电达120万台,实现产值8500万元。

  “我们的铅酸蓄电池是国家‘863’的一个项目,整个工艺在全国都是最先进的,世界也是领先的。”一家能源科技公司总工程师马玉宝说,该项目落地天生桥是看中了云南的资源优势和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只要牢牢抓住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小型密闭电池这三个市场,年产值可轻松达到5亿元。

  目前,东川区已经建成天生桥异地工业园、四方地工业园、碧谷工业园和阿旺太阳谷产业园,“一区四园”产业集群发展构架初步形成。

  “东川区三次产业结构从2009年的10:63:27优化调整到2015年的7:54:39,二产比例下降了近10个点。”东川区发改局负责人说,产业结构的优化凸显出东川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中能够更少地依赖资源型行业,从依托倚重二产转变为通过二产联动一产和三产,实现三个产业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围绕“一产做特、二产做强、三产做活,整体做优”的总体思路,东川区产业转型发展蓝图正全面铺开。东川区农业局总农艺师杨文兴告诉记者,东川在一产发展中,充分发挥小江干热河谷优势,突出综合特色农业开发,已初步形成以特色水果、时令蔬菜种植、特色水产养殖等为主导的农业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其中金太阳甜杏基地10000亩、三月早熟桃基地3000亩、红提葡萄基地2000亩、酿酒葡萄基地3000亩、金丝蜜枣基地1500亩、火龙果基地1000亩。下一步,东川将打造中国“甜杏之乡”和昆明“早桃之乡”,力争到2020年干热河谷特色农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

  在三产方面,东川正全力打造“体验式旅游之都”,依托滇中城市自驾人群发展体验式旅游,以泥石流汽车越野赛为先导,建设大小白泥沟和乌龙赛车体验基地,着力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目前,乌蒙巅峰高山旅游体验区、金沙江高峡平湖水上体验旅游区、东吉氟泉康体理疗度假区、太阳谷民族生态旅游区、乌龙休闲农业体验旅游区、拱王山山地体验旅游区、铜文化遗产体验旅游区、金沙江旅游体验景观带、小江泥石流体验景观带等区块开发工作已经启动。

   重拳治污

   快查快处对水污染事件零容忍

  “作为一个老工矿城市,尾矿直排和重金属污染是东川发展的痛点。”东川区副区长朱绍彬说,2013年4月发生的小江“牛奶河”事件,深深刺痛东川的“生态神经”,东川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治理环境污染先治发展观念,针对治污问题坚决“一刀切”,摒弃“唯GDP论英雄”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朱绍彬说,东川把根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作为矿山转型的基本途径,争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安全生产的有机统一。

  转型不是虚应故事,治污不是纸上谈兵。站在几个足球场一般大的汤丹尾矿库上,看着装进矿泉水瓶里已难辩出异样的尾矿水,某冶金公司副总经理蔡玉泉感慨说,铁腕治污彻底改变了东川尾矿污水直排金沙江的历史。

  “达标后排放的尾矿水,大部分将再利用。”蔡玉泉告诉记者,汤丹尾矿库采用模袋法建设尾矿的方式,将尾矿渣袋装筑坝、铁矿渣作为水泥生产辅料进行循环利用,对冶炼渣、尾矿渣再次提炼,大大提高了存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据悉,汤丹尾矿库分三期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约1.7亿元,总库容688万立方米。

  “像这样的尾矿库,‘十二五’期间,东川区共建成尾矿库20座,总投入建设资金约13亿元,库容约为12565万立方米,为全区约91家选矿企业提供排污服务。”看着用“模袋筑坝法”筑起的尾矿库面,东川区环保局副局长李涛如是说。

  据了解,“牛奶河”事件发生后,东川共对91家企业进行停产整顿,所有选矿企业必须在2014年7月30日前,建设满足生产要求的尾矿设施,否则将永久关停。同时,“牛奶河”事件中3个污染企业及8名主要负责人构成污染环境罪,受到了法律制裁。

  2013年底,东川区委、区政府决定通过“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即从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共3000万元用于推进尾矿库项目建设,促进矿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积极树立一批不贪图短期利益,力求长远发展,敢于对环保项目投入资金,争做环保治理典型的企业。

  为可持续发展,东川于2015年7月编制完成《东川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规划(2015-2020)》,将全面建设冶炼渣、尾矿再选回收铜、铁精粉和其他有价组分,尾矿高附加值新型材料,新型建材系列产品,农林用土壤改良剂及尾矿复垦、充填5大类12个产品项目22个子产品项目的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同时规划,到2020年,尾矿金属综合回收率达到95%以上,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年利用总量超过1000万吨,实现尾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当年新排放尾矿零堆积的目标。

  “治污要做到标本兼治。防止矿企乱排污,要用重典。”东川区环保局重拳出击,对水污染事件零容忍,对违法行为快查快处。

  东川区环保局局长张劲毅介绍,区环保局长期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对金沙江、小江流域的选矿企业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查处不正常运行配套环保设施、私设暗管、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着力整治水污染防治问题,努力改善流域环境质量。仅2014年就查处各项环境违法行为77件,下发《限期改正通知书》21份,上报行政处罚建议书13份,处罚金额181.64万元。

  “通过几年的治理,矿山附近的生态环境大有改善,企业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了,没有尾矿库,哪家都不敢再生产。”蔡玉泉说,到2017年,东川将实现所有的矿山企业包括其他工矿企业,没有环评手续就不能生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活在当年“牛奶河”边洒海村63岁的刘大妈说:“河水变清了,我们都会到小清河里挑水吃。”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绿色发展

   生态修复增强经济发展韧劲

  在东川城市转型发展的名片上,“生态”是一个无法抹去的词语。

  东川数千年的铜矿开采、毁灭性的伐薪炼铜和过度垦殖,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森林覆盖率1985年仅为13.3%。境内纵横分布着107条泥石流沟渠的小江,每年带入金沙江大量泥沙,是长江上游环境最恶劣、侵蚀最强烈、灾害最严重、输沙量最大的“四最”河流。

  “东川曾是一个连树都种不出来的地方,转型发展何其艰难。”东川区委宣传部部长刘云坤感叹,生态转型是东川转型发展的一面镜子,在东川种树,就是儿子接着老子种,孙子接着儿子种,是一代代东川人的坚韧执着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让东川的生态环境有了亮色,经济发展有了韧劲。

  东川区林业局局长刘忠良说,东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从2011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林业发展。东川区林业人员立足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深化生态修复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摸索出一条“东川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森林覆盖率已从1985年的13.3%提高到33%。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环保”“绿色”的生态共识落地生根,在东川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和巨大的合力,荒山、荒坡、荒滩、干热河谷,绿意渐浓。

  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东川采取划分责任区造林、企业认建认养方式、农民投工投劳等方式,动员机关、事业单位造林2万亩,动员企业造林6.5万余亩,同时开展纪念林种植活动,共有4536人参与,认捐种植纪念树近1505亩11.1918万株,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

  在土生土长的本土民营企业家、兴箐农林科技开发公司负责人冯兴能的印象里,以前大风一吹,铺天盖地都是黄沙,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为大力支持东川的荒滩治理和生态修复,冯兴能在“像水泥浇筑过一样硬”的地面上,建成苗木基地2000亩,疏通河道3000米,建设苗圃道路15000米,培育和移栽苗木16个品种、200余万株,被人们认为“疯了”的他,硬是将大白泥沟打造成了一个集苗木培育、休闲度假、体育运动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

  “以前每年雨季,冲下来的泥沙都会漫过公路,阻断交通,但现在不会了。”在汤丹镇达朵村干热河谷造林示范点,东川区林业局推广站站长贺永指着山上成片的树林说,通过推广应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和苗木断根防穿袋等抗旱造林技术,在达朵村建成新银合欢、川楝、无患子等树种带状混交1200亩示范基地,成活率89.1%,保存率87.9%,成效显著。

  现在走进东川,公路旁苍翠欲滴的新银合欢随风翻腾着绿浪,山上不再只有稀疏的剑麻,路边不再只是荒凉的沙滩,从阿旺镇辖区的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示范点,到大白泥沟生态修复示范点,再到汤丹镇达朵村干热河谷造林示范点,一抹抹愈发清新养眼的绿色,给人以发展的信心和更加充足的底气。

  刘忠良说,未来5年,东川将造林25万亩,确保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33%提高到40%,水土流失减少50%。

  “我们既要让荒山绿起来,还要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刘忠良说,生态修复要与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生态补偿要能促进老百姓脱贫。

  刘忠良告诉记者,目前东川核桃种植面积达24.8万亩,2015年已有2.5万亩挂果,实现林业产值2800万元,未来5年产值要提高到1亿元以上。通过退耕还林等工程,老百姓可得到1.2亿元生态补偿,全区农民人均可增收740元,几乎占到了现行贫困线标准2800元的1/4。

  从龙东格公路进入东川城市的大通道上,集铜文化、水景观和亚热带风光特色为一体的湿地公园赫然在目,60多岁的刘玉贵老人,每天都会来这里拉二胡,这成了他最为舒心惬意的生活方式。可以想象,如果生态修复没有做好,城市建设跟不上,景观缺位,市民的幸福生活也就无从谈起。

  (本版照片由熊明 摄)本报记者 茶志福 雍明虹 熊明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
云南旅居的新宠儿竟然是TA?
旅居,从来不是单一的气候、观景、亦或者文化、投资,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