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转型“新常态”高原特色农业“重塑”硬实力

29.01.2015  18:57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虫草花

普洱茶、玛咖、“禇橙”……七彩云南的“呈现”起一拨拨绿色消费热浪;

联想集团、新希望集团、天士力集团、阿里巴巴集团、汇源果汁等大企业集团都已进驻云南,寻找绿色财富梦想……

近年来,云南充分利用立体地貌、地质、气候、水源及丰富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打高原牌、走特色路,云南农业呈现出“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利用四张名片,树立品牌形象,云南农业走向了健康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到400多个国家。

不经意间,“高原特色农业”担当起引领云南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火车头”。

作为云南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策略,“高原特色农业”,无疑是近两年来云南推动经济发展的热词之一。

如何打好高原牌,凸显特色内涵,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献智献策的热点话题。

念活“山水生态”经

201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加快高原粮仓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86O万吨以上。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提升特色经济作物效益,推进山地牧业、淡水渔业和高效林业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划定耕地红线,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质量建设。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品牌创建与市场开拓。扩大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力争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

如今,“农业崛起”的大幕在云南已经拉开。从零星分散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云南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农产品基地不断涌现。

截至目前,云南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橡胶等7种作物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烟叶、鲜切花、咖啡、核桃、橡胶、野胶、野生菌等多个农产品产量全国第一。农产品也跃升为云南第一类出口商品,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位。

云南蔬菜已占香港市场的三分之一强,并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咖啡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主产区和出口创汇基地;鲜切花在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出口近40个国家和地区……

“德宏是云南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好的州市之一,生态环境非常好,如何利用好这个生态优势,发展好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这也是我们今后逐步要推进的一项工作。”省人大代表、德宏州委书记、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俊强说。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左停表示,云南地处高原,地理区位条件独特,光、热、水、土条件优越,农业以及大量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野生、半野生产品相对安全,而且不少产品具有较高的人类营养价值和特种功能,包括食品、纤维、药材、观赏产品甚至遗传种植资源等。

省人大代表、昆明晨农企业集团董事长李云锁也认为,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常有潜力。

“云南无论是经济作物还是粮食作物,比如花卉、药材、蔬菜等,这些产品都能轮作,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出来,所以有非常大的优势和潜力。”李云锁说。

李云锁认为,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应该进一步推进精深加工,从而提质增效。

“转方式调结构在农业也要体现出来。”李云锁说,“我们利用高科技生物技术,比如植物的萃取技术、栽培技术等,研究开发一些结合云南实际的,适合云南种植和生产的作物,充分发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

巧作“附加值”好文章

云南具有地理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尽管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由于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缺少优势突出的“全科产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结构不完整,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

“比如把土豆洗干净了就装箱卖了,接下来再进一步加工的可能就是把农产品切割一下,比如把土豆切成片或者粒来卖;更深一层次的就是把农产品中的有效成分提取、萃取一下,或者压成粉末来销售。”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龚加顺说。

迪庆地处云南西北部,海拔较高,高原特色农产品也呈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

“因为迪庆是立体气候,因此所呈现的生物资源,包括特色产品与其他地方也不一样。”省人大代表、迪庆州委副书记、州长黄政红说。

黄政红认为,迪庆在高原特色农产品方面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迪庆的高特农业产品讲究‘高、精、细’,但是量不大,比如虫草等高山药材,还有以松茸为代表的各种菌类,这些都是非常环保、生态有机的食品,但是它的产量并不多。”黄政红说。

对此,云南易门丛山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勇表示,云南有很多特色的农产品,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云南的很多土特产品都缺乏精深加工。云南省农科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万林则认为,云南农产品由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容易被模仿,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

“比如青稞,它有很好的营养成分,对人的身体很好,但是目前对它的利用还相对粗放,下一步我们要在这方面深挖,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在这方面,迪庆的农产品是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价值的。”黄政红说。

对此,黄政红也认为,迪庆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虫草、松茸等相对稀少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方面,李云锁认为,企业也要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把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产品的产业附加值、深加工上做文章。

唱好品牌“特色戏”

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据了解,我国品牌农业起步晚、发展快、潜力大。截至2013年,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125万件,但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产品品牌还不多,不少品牌还停留在局部地区,跨省区的品牌不多,国际知名品牌更少。尤其是品牌农业的思想体系尚未建立,农业品牌制度体系尚未健全,缺少统一、系统的规划组织和引导,农产品公用品牌资源还不能得到很好地整合,代表国家形象的农产品品牌不多。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左停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云南美丽乡村”高峰论坛上表示,农业多样性,既是云南农业发展的名片,也是云南农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云南应该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的品质与内涵。

“德宏是云南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好的州市之一,生态环境非常好,如何利用好这个生态优势,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今后逐步要推进的一项工作。”省人大代表、德宏州委书记、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俊强说。

王俊强表示,要进一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德宏除了主打“生态牌”以外,德宏首先要进一步巩固已有的传统优势产业,如咖啡、澳洲坚果、茶叶等,同时还要培育一些新的高原特色农业的新的增长点。

“比如养殖业,德宏的生态非常好,如何在传统养殖业基础上突出生态,我们提出了生态牧业的概念。”王俊强说,“一方面使畜牧产品能就地加工,延长它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一方面利用绿色生态的特点,打造我们的绿色产品。”

王俊强认为,在延长农业产业链的同时,还能衍生出一些其他的“大服务类”产品。

“除了流通,还能衍生出为农业产业服务的一些上端的服务业,比如牧草,饲料、疾病防控、金融等,所以要做足文章,而不仅仅把农业看成是一个单一的产品,只有产业链延长,才能真正的将农业产业优势发挥到极致。”王俊强说。

转型“重塑”硬实力

马龙县委书记贺勇表示,近年来,马龙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中心任务,打造了马龙双友牧业、马龙龙腾大型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园、马龙红石特色农业休闲园、红军哨庄园等四个精品农业庄园;建成无公害畜亲养殖场(区、公司)36个、无公害农产品20个;“马龙深沟鸡”、“马龙苹果”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性标志产品。

结合马龙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经验,贺勇认为,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应该依托产业基础,突出比较优势,注重市场导向。另一方面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建好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的同时,吸引农民抱团发展,加快元园区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省人大代表、弥勒市委书记钊辉介绍,目前红河州做了一个规划,计划从2013年到2017年,用5年时间,打造一个红河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大力发展红河州的农业,让农业从低端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也就是向现代农业转变。

因此,构筑农业基础之根,引领产业兴农,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没有农民的小康,没有农业发展,我们要和全省全国共同全面地进入小康是有差距的。”钊辉说,“因此我们希望,省委省政府,在滇中经济圈,产业建设的体系里面,把红河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纳入规划,并从水利、道路、农田建设、用电建设、品种结构调整、市场经营主体的培育给予帮助,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当前,“电商”、“网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易平台,但农村和农产品却普遍“触网”不够,制约了发展。

委员袁晓瑭建议,将农产品电商项目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加快建立集中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通过政府与电商的共同定位,挖掘产品,建立一个以本地文化为核心的文旅结合、农旅结合、工旅结合的APP平台,“今后人们只要用手机、电脑等任何可上网的设备,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快捷实现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的生活消费,以及互动体验和精神享受。”

民建云南省委的提案中则建议,建立农业产业链联盟,将农产品产销各环节联系起来,使农户的农产品生产与农业企业的农产品深加工、运输、销售等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农业分享其他相关产业的收益,获得比传统产业生产更高的利润,具体可采用“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户企业化”等模式,促使资源向优势产品、优势行业集中和整合,以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来源:云南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