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档案故事:一只紫陶梅瓶的“道”
在我的书柜橱窗里,一直珍藏着一只建水窑的紫陶梅瓶。那是1941年,我奶奶的同事专门请建水的制陶名家特制的,在紫陶梅瓶的瓶身上,还特地镌刻了我奶奶的名字。
我奶奶是民国时期昆明大观小学的校长,毕业于昆明女子师范学校,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她把自己人生最辉煌的岁月都奉献给了教育工作。昆明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我奶奶被调离了她热爱的三尺讲台,下放到一家苗圃单位劳动改造。奶奶没有因为工作的改变而自暴自弃,她拿起镰刀、锄头,从割草翻地学起,在工人师傅的帮助下,她逐步学会了花卉苗木的栽培。那时许多工人师傅不识字,奶奶就利用业余时间教工人识字。每到新花吐艳时,奶奶就会采来一支鲜花,插在紫陶梅瓶里,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
文革期间,许多东西都丢失了,只有紫陶梅瓶,因放在墙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才幸免。奶奶将紫陶梅瓶放在窗台的旮旯处,偶尔也会插上一支买来的鲜花。每当有不顺心的事,奶奶就会坐到窗前,静静凝视紫陶梅瓶,想想自己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脸上便会掠过一丝淡淡的微笑,苦涩的心情也就得到了释怀。
我和弟妹们上学后,奶奶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对我们的教育上。我们仨也成了奶奶一生中教过的最后几名“学生”。奶奶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我们不但要完成学校里的作业,而且还要完成奶奶安排的功课。奶奶常对我们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们现在不努力学习,没有一技之长,将来在社会上就很难有所作为。”我和弟妹们听了,很是不以为然。等我们踏入社会,才渐渐地明白知识的重要,才懂得了奶奶的良苦用心。
奶奶去世前,她将紫陶梅瓶交给了我,并给我讲了许多她和紫陶梅瓶的故事。告诫我,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气馁,只要把心态放平,一切困难都是会过去的。紫陶梅瓶虽然不会说话,但当你看到它,你浮躁的心就会在无声中平静下来。每次当我拿起紫陶梅瓶把玩,脑海里就会闪现出奶奶的音容笑貌,耳旁也会响起她的唠叨和叮咛,一股暖流就会涌上心头,几滴热泪便会夺眶而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就会久久地萦绕在心田。
紫陶梅瓶,将一代一代传递下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像奶奶一样坚强向上。
档案知识有问必答
问:紫陶梅瓶属于哪类档案?有什么意义?
答:属于家庭档案中的收藏类,包括集邮册、字画、刺绣、古玩、纪念品等,这些档案资料不仅记录了家庭历史,也见证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史。文中的紫陶梅瓶承载了作者的奶奶桃李满天下、教育子孙积极向上的情怀。这个镌刻着建水紫陶制陶名家字迹的瓶子,也是研究云南建水紫陶的物件,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在我们收到的征文中,围绕收藏类档案的故事很多,也希望接下来的征文内容更丰富多彩,涉及家谱、自传、结婚证、家用电器说明书等,也期待大家在讲故事的同时,与我们分享各自建家庭档案的方法。(记者董宇虹)
链接
一张老照片、一本家谱、一本宝宝成长相册……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档案。由昆明市档案局和昆明日报社合办的2014年“我身边的档案故事”将持续到12月31日,欢迎您讲述身边的档案故事。字数800—1000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拍一张美图给我们。稿件发送到[email protected],或寄到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丹霞路198号昆明日报社914室,注明“我身边的档案故事”,并留下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