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路政把脉农村公路路政管理 畅通4万公里“毛细血管”
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得到改善后,车辆行驶起来更安全。 邓勇宏/摄
在云南,有一条路长“18.9万公里”,它的名字叫“农村公路”,是农民的“幸福路”。其中,有4万余公里农村公路处于管理“真空” ,长期失管;
在云南,有一种风景叫“晴通雨堵”,这种风景,特定出现在农村公路上,由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缺位造成。
在云南,有一个群体叫“农村公路路政协管员”,他们每个月拿着微薄的补贴,每天起早贪黑,竭心尽力对他们的“幸福路”护航。
昆明信息港 记者徐婷 刘林杰10月13日至17日,记者跟随云南省公路路政管理总队对曲靖罗平县、昆明晋宁县、保山市三个试点区域进行回访,检验农村公路联动协管机制试点工作取得的最新成效。农村公路协管员、村民,用语言、神情和实际行动,记录了三个试点在实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联动协管机制前后的变化。
协管员和村民亲切地交谈 刘林杰/摄
曲靖罗平县:村规民约为农村公路管理“保驾”
车辆沿着罗平县第一条通村柏油路裸可公路一直前行,路面干净、过往车辆有序,道路两旁刚栽种下不到半年的柳杉随风摇曳,与田间地头茁壮的大树们相比,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以前,这是一条砂石路,开车从这条路上过就像开拖拉机一样,簸得心慌得很。”同行的罗平县公路路政大队大队长雷建学介绍,这条公路于今年1月全部完工通车使用,是通往全国首批建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罗平古生物化石群落的直达公路,同时还是罗雄镇的一条乡村联网公路。他指了指路边仍矮小的柳杉苗,笑着说,“这3600余棵柳杉苗都是由县交通局免费提供给村民的,村民按照种植规范栽种到田间地头,这些柳杉成材后的经济效益由村民受益。
村民老李告诉记者,以前路太烂,大洼子村里的村民一年辛辛苦苦养了几只猪,想要卖个好价钱,却没有人愿意进村收购,村民只得扛着猪,或者搭其他村民的面包车拉出去买卖。现在,每到一定的时间,就有人专门自己开车进来买,省心省力还能卖个好价钱。“前几年,村里的小伙子,处了女朋友带回来,来了一次之后,人家姑娘就嫌交通不方便、路难走,回去就分手了。”说着说着,老李连连摇头,感慨“太可惜”。老李说,现在出去很方便,以前去镇里得坐公交,要先走到路口,坐一个小时左右的公交车,现在路好走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都自己买了车,十多分钟就可以到家了。
与裸可公路相比,村民提起过去的小鸡登村公路,总会用“杂草丛生”来形容。由于部分村民的公路保护意识不强,公路上时常出现打场晒粮、私自挖掘道路的现象,致使路面狭窄拥堵,加上村里有几家砂石料场,砂石料车泼洒、超载等因素,路面遭到了一定程度损坏。
“以前,道路上到处都是砂石,刹车的时候很不安全,尤其是下坡路段要特别小心,一遇到雨天更是提心吊胆。”罗平县农村客运司机陈红明告诉记者,他每天要开着客运车在罗平县和小鸡登村之间来回跑三四次,今年开始推行农村公路路政联动协管机制后,路面整洁了,开车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很多,现在每趟差不多30分钟就可以到,罗平到小鸡登村的单边路程能够节省20分钟左右。
“以前道路都被树、杂草遮住了三四十公分,遍地都是垃圾。车在路边开过,都能感觉到车门碰到道路边的草,坐车根本不敢开窗子。”说起在实施农村公路路政联动协管机制实施以前,村民皇甫存英很是感慨。她说,以前大家都在路上晒包谷、堆积牲畜粪便,经常都占去道路的一大半,不要说开车了,走路都非常不安全,现在路干净了、宽敞了,方便了很多。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今年推行的农村公路联动协管机制。”雷建学介绍,截至2013年年底,罗平县公路通车里程3255.05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占95%以上。今年4月以来,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罗平县开始实施农村公路联动协管机制,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协管。同时,在大水井乡小鸡登村委会推行农村公路管理联动协管机制试点建设,建立了“县—乡—村—寨(组)”四级联动协管机制,通过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树立典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云南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紧密结合,营造“农村公路人人管,农村公路农民爱”的良好氛围。
雷建学介绍,路政联动协管机制启动后,村委会与村民协商制定村规民约,管护农村公路,让村民亲身参与路政管理工作,既增强了村民的爱路护路意识,又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各村(居)委会设立协管站,公示管辖线路、涉路管理的村规民约、职责职权。罗平县公路路政大队主要负责县道的管理,并建立了公路路产档案。此外,罗平县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路政管理要与协管工作机制相衔接,考核实行百分制,每年由罗平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对乡(镇、街道)从组织机构、经费保障、路产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
协管员黄刚将每天巡查道路的情况记录在巡查日记里 记者徐婷/摄
晋宁: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接地气”
晋宁县大庄村协管员黄刚,每天都要对他职责范围内的3.08公里公路巡查两次,骑车认真地巡查一个来回大概需要40分钟。
每天巡查回来,黄刚都会在他的巡查日记上认真地记录下当天的巡查情况。2014年8月29日,他在巡查日记上记录“上午10点30分,在巡查公路时发现龙潭公房门前有施工材料堆放,发现后通知施工负责人下午2点到村委会接受处理。”黄刚说着,给记者翻出了一堆照片,上面清楚地记录了道路的路面需要及时处置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黄刚说,起初开始实施的时候,部分村民对爱路护路的认识不到位,有时候黄刚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让村民尽快处理的时候,部分村民还会冲他嚷嚷“你怎么那么多事!”但是黄刚并没有放弃,他在每天的巡查过程中,遇到村民们就停下来,一遍又一遍的向大家宣传农村公路是自家的路,大家都要爱护。
言谈间,从黄刚的脸上,满是自豪。“领导推荐我,村民们相信我,选我出来,一定得做好。”
“以前,要去到镇上,只能挽起裤腿,踩着泥巴,冒着黄灰走出去。”村里小卖铺的老板娘回忆,以前这里的路很烂,占道经营很严重,随着路建好,搞了个交易中心,村民需要交易的时候,可以集中到交易中心,杜绝了以前“以路为市”的现象。加上现在有协管员每天对道路进行巡查,路域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晋宁县副县长张剑扬介绍,晋宁全县选配了路政协管员130名,明确了每一名协管员的道路管理里程和范围,用村规民约管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效用,实现了每一米农村公路都有对应的管理人员。目前,试点工作格局初步形成,“路域环境美观、路产设施完好、出行安全便捷”的效果逐步显现。此外,农村公路修理维护费用也有所下降,2013年,晋宁县农村道路修理维护费用为650余万元,实施联动协管机制后,今年的农村公路修理维护费用预计将下降到500余万元。
晋宁县由县、乡、村三个层级组成路政管理体系,明确了县公路路政管理大队主要负责7条108公里县道的管理和对乡镇、街道的业务指导、检查监督。县交通运输局授权委托部分路政行政处罚权给乡(镇)政府,成立125个村(居)委会路政协管站,负责乡道和村道管护,形成网格化动态管理。试点工作纳入县目督考核,纪检监察还负责试点工作的督察督办。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没有达到工作要求,影响工作大局的,以及拖延懈怠、推诿塞责的,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作出检查整改。《晋宁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联动协管机制实施办法》、《晋宁县农村公路路政专管员(协管员)管理办法》也将于明年1月执行。
“昆明根据晋宁的实际情况,欲探索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涵盖方方面面。”昆明市公路路政管理支队调研员喻江说,昆明晋宁相对其他试点来说,经济发展程度好,探寻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才能推动晋宁的农村公路联动协管机制取得不同于其他试点的成效。
实施联动协管机制后,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得到较好改善。 记者徐婷/摄
保山市:爱路护路已蔚然成风 路政管理纳入乡镇工作考核
“不爱路护路,就不让他们进来拉砂石料,以免破损公路。” 隆阳区交通局副局长李建祥介绍,2014年5月,在刘霁公路通行一个月后,见到公路损坏情况严重,很多村民自发地去找砂石料场协商,要求拉载砂石料的车要根据村规民约爱路护路。
刘霁公路全程41.74公里,是隆阳区新建成的最后一条通乡油路。水寨乡打造生态示范乡镇,刘霁公路既是一条经济干道,也是一条联系农村民众的纽带。李建祥感慨地说,“对于村民来说,这条路非常重要。”
据了解,由于隆阳区实行面山治理工作后,大量的面山砂石料场往东山以里转移,刘霁公路沿线就有8家砂石料场,每天约四五百车次来回的拉砂石料,砂石料在运输过程中泼洒、污染、超重损害公路现象十分严重,新修的刘霁公路在5月份期间,车辆在刘霁公路行驶时可以说是飞沙走石、尘土飞扬,严重损坏了公路路面。
6月8日,保山市隆阳区开始针对刘霁公路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联合了保山市交通运输局地方路政支队、隆阳区安监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刘霁公路路域环境专项整治,组建了板桥蹲守组、水寨蹲守组、综合巡查组,针对砂石场和运输车辆驾驶员发放通知书,要求各砂石场规范装载行为,做到不超载、不超重、不泼洒,砂石料场和驾驶员负连带责任,如果驾驶员被处罚,砂石料场也要相应处罚。
沿着刘霁公路往里走,在进入海棠村的路口,道路两边种着茶花树。海棠村村支书、主任杨德和用“经济半小时”来形容实施农村公路路政联动协管机制前后的变化。“以前一个多小时,现在40多分钟可以到。”
乱堆乱放、牲畜粪便堆积等问题是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中时常遇到的,但是针对这样的问题,海棠村却有一套自己的治理方法。
“这么漂亮干净的水泥路上满地都是牛马粪便,非常影响美观。”为此,海棠村推行了“道路零粪便”的村规,要求村民在群放牲畜的时候,如果牲畜经过的时候拉了粪便在路上,主人要当场及时清扫干净。杨德和这样戏称——“牲畜前面悠闲走,主人后面扫帚追”。
海棠村还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把道路分片包干,道路分配到户清扫,以大家共同参与的方式,充分调动群众的自觉性。
与海棠村一样,在保山腾冲新岐村,大家爱路护理的意识也非常浓厚。新岐村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来自老年协会,不论以前土路的时候,还是2013年通了柏油路,这群老人每天自发到路上巡查。
老人们时常感慨“修路来之不易,我们得自己爱护起来”。有时候雨天路上有积水、车辆碾过之后,路上有坑,他们就自发地带上自家的工具,到路上填坑、补路。村民老余回忆,老人们因为年纪比较大,也抬不动很多的石头,他们便两个人、三个人一起慢慢抬。他们在5公里路上的风雨无阻,感动了村里很多年轻人,慢慢的大家也加入进来,和老人们一起参与爱路护路。
“在保山的很多农村里,爱路护路意识已蔚然成风。”保山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仲恺介绍,保山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区,地方政府对路政管理工作重视度高,每个县也根据日常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存在的不同问题,因地制宜的探索不同的联动协管机制。潞江镇提供树苗给农户在路边宽阔地带栽种果木,保护了公路路产的同时,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腾冲县政府将路政管理纳入乡镇工作考核,把穿越城镇和集镇的公路管护职责划分为各委、办、局、乡镇责任区,进一步落实政府领导部门监管责任,破解农村公路“脏乱差”难题。其他各乡镇也通过村民听证会的形式,对路政协管员履职进行考核,乡镇交管所(公路所)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协管员的续聘及薪酬发放,既掌控全局,也尊重自治组织意愿,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形成村民爱路护路新风尚,群众爱路文化氛围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