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超市“暂停营业” 百余供货商索要门店处置权

27.07.2015  11:59

供应商成立的债权委员会正在商讨对策 。都市时报记者杜弘禹/摄

都市时报曾作过的报道

    货款顺利到手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然而“坏消息”却仍接二连三地传来。被拖欠了近2亿元货款的天顺超市供应商,焦虑中突然醒悟——眼下只有抱团自救一条路可走。

    25日上午,100多名来自云南省内各州市的供应商代表在昆明召开代表会议,决定成立“天顺超市供应商集体债权委员会”,希望以授权的形式、集体的名义,通过法律途径,向天顺超市索要31家门店的处置权,变卖存货和设备,借此挽回部分损失。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了

    上午10点多,昆明市经开区,云南天顺商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大楼内,100多名供应商代表将一楼的大厅挤得满满当当。尽管过了预定的开会时间,但是相熟的人三三两两在聊天,落单的就随便拣个地方坐下抽烟,人人面露愁容,气氛略微凝重。

    “等吧!不知道怎么办。”一名供货商不耐烦地说。5分钟后,张建斌通过扩音喇叭结束现场的无序,他让大家到七楼报告厅开会。张建斌是供应商代表之一,他被拖欠的货款高达540万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名供应商被天顺欠下约千万的货款。

    需要说明的是,上个月,天顺超市曾与重庆某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意向书。当时,不少人希望此举能让天顺超市“起死回生”。然而,会议一开始,张建斌就告诉大家一个他从重庆带来的“坏消息”:上述的战略合作,搁浅了。

    张建斌介绍,重庆公司调研后发现,天顺超市的负债情况过于复杂,不仅涉及到1.8—2亿的供应商货款,还涉及民间借贷。另外,天顺超市在昆明、保山和师宗的3处不动产估值仅为1.3亿,且已抵押给了银行。“换句话说,天顺超市现在资不抵债。

    此前的媒体报道似乎可佐证上述说法。报道称,天顺超市利用现金流参与民间借贷,而该民间借贷公司去年“跑路”了。再加上银行贷款紧缩,天顺资金链断裂,无法腾挪资金给供应商结款。

    “我们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没了。”张建斌如是形容重庆公司的退出造成的打击,“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敢接盘”。

     债权委员会将备案 取得合法身份

     我们只能自救!”然而,如何才能自救呢?

    一个方案成为当天讨论的重点——成立“天顺超市供应商集体债权委员会”,即通过授权,将上千名供应商的债权集中到债权委员会。然后以集体的名义,雇佣律师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通过法律途径,向天顺超市索要31家门店的处置权,变卖门店中现有的存货和设备用以抵债,希望借此挽回部分损失。

    “现在,天顺还有31个可继续营业的门店,这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唯一的东西,估值大概为7000-8000万元。”张建斌说,门店里还有大量的货物和设备,如果像楚雄店一样被部门供货商哄抢,破坏设备,这些门店将变得一文不值,因此必须尽快向天顺取得合法的处置权,由债权委员会来变卖里面的东西,抵还欠款。“如果成功,所有供应商大概能得到40%的欠款,挽回部分损失”。

    另外,部分天顺超市门店面临着租约到期的情况,如果不尽快处置,一些房东就要清走超市的东西,“已经有房东发出通知了,所以我们这次‘抱团自救’行动自己必须迅速开展,迫在眉睫”。

    张建斌介绍,债权委员会还将进行官方备案,取得合法身份。债权委员会下设昆明、怒江、保山、玉溪等14个小组,小组长为选举产生,并再选举产生债权委员会主任和2名副主任,主任为张建斌。

    这一方案获得全票通过,这场集体自救正式开始。下一步,14个小组的组长将分头统计各地的供货商名单,并一一取得授权。

     天顺总部办公室电话无人接听

    “我认为‘抱团自救’是正确的方向,也是现在唯一的办法。”方案通过后,供应商宋先生第一时间上台表态,并补充自己的建议:供应商的授权不能简单进行,要请律师介入,通过具有法律效用的债权凭证的形式授予债权委员会;禁止私自哄抢超市存货,统一处理。

    他说,这两点建议源自自己的经验——以供货商的身份,参与过多起超市倒闭欠款的处理,“诺马特、红联和盛兴等本土超市,今年全国经济都不行,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

    “活活给逼出来的经验。要不是我早有察觉,现在我就不仅被天顺欠10多万元了,最少都是上百万。”宋先生说,他的公司代理5个知名日化品牌,早在数个月前,他就发现天顺的付款规律不再是一月一清,于是就逐步减少了对天顺的供货。

    随后,各种小道消息就开始传出来,所有供货商就急了。宋先生认为,虽然这是一起商业纠纷,但是天顺作为云南省比较大的超市品牌,政府,尤其是辖区政府的职能部门,比如工商部门应该及早介入协调处理,“毕竟天顺欠了我们接近2个亿的货款,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供应商成立债权委员会,希望索要31家门店处置权这一动作,以及前述诸多说法,都市时报记者联系到天顺总部的相关负责人,但对方却以自己已休假一个月,不了解情况为由婉拒采访。同时,天顺总部办公室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新闻延展

    上半年全国121家 大型商超关门

    消费市场过剩 电商袭掠是主因

    最近几年,超市关门似乎已不再是新闻,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行业态势。日前,一家权威机构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主要的零售企业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6家,超市业态关闭95家。

    具体来说,万达百货关闭10家,马莎百货关闭5家,天虹商场关闭3家,金鹰关闭2家;麦德龙、华联、农工商、永旺各关闭1家,乐购、新华都、世纪联华分别关闭2家,家乐福关闭3家,华润万家关闭7家,永辉超市关闭5家。

    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构认为,零售企业关店原因包括:在电商和经济大环境的冲击下,百货、超市等业态试水电商,但是并未得到突出进展;实体零售业态未能及时满足顾客需求,销售业绩不佳;战略结构调整;房屋租赁到期。其中,消费市场过剩与电商袭掠是实体零售店爆发关店潮的重要原因。对此,有专家认为,实体零售店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是体验式业态,应该不断增加体验式消费板块来吸引客源,毕竟这才是电商无法替代的。

     红联、盛兴……

    昆明本土超市巨头

    渐成回忆

    从红联到盛兴,再到今天的天顺,一家又一家的本土超市以关门的姿态,走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昆明本土超市巨头兴衰史,也是一部鲜活的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变迁史。

    昆明首个大型超市是红联超市,成立于1997年。“昆明红联百货广场”位于昆明樱花购物中心,它的到来,直接影响了老昆明人的生活,“逛红联”也成了当时的时髦词。

    刚开业的红联超市生意火爆。1997年至1998年,红联超市相继在昆明建起关上、永昌、建设、白云、东华、北市区和西市区7个零售商场和仓储式超市,单店经营品种近2万,日均营业额80万元至100万元,其最高峰的营业额高达一天300万元。

    随着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知名超市入驻春城,红联超市在围剿中走向危机。2002年,红联超市原本的7家连锁超市仅剩下关上、建设路和西市区的3家;2005年,“红联超市”关门。

    此外,盛兴超市也是曾经昆明人最为熟悉的本土超市品牌之一。盛兴超市曾号称是云南“零售王”、“金字招牌”,还曾有过“入京”的辉煌壮举,但是至今也已销声匿迹。(都市时报 记者杜弘禹)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