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治超工作成效明显 总重55吨以上货车已少见
“百日治超”昆明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资料图片
从9月20日启动的“昆明市百日治超集中整治行动”,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由昆明市治超办牵头,联合市、区级运政、交警、省管公路治超部门等开展的治超行动,全市分为东、西、南、北四个片区开展整治行动,目前,各单位联合在辖区内超限超载运输较为突出的地点、时间开展30多次治超行动,从最近的情况看,在昆明大货车通道,车货总重超55吨的货车运输已经很少见;轴数在二、三、四轴的货车超限超载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百日治超”昆明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治超成效
一起处罚警示一片人
车货总重禁止超55吨,是省交通运输厅对超限超载运输规定的上限,因为超过桥梁设计的承受能力,会对桥梁造成极大伤害,桥梁疲劳性承载,很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市治超办要求:各单位必须严管车货总重超55吨的货车、劝返自行卸载或者到治超站卸载才能上路、基本杜绝车货总重超55吨的超载运输车辆。
西山区路政大队在辖区内开展了5次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3次设点车家壁转盘、2次设点团结街道办。据西山路政大队王云红教导员介绍:“对于车货总重超55吨的货车,我们严格查处。在车家壁我们查到一辆超55吨的货车,现场对驾驶员进行教育后,按照规定,大队对其处以5000元的罚款。当时有很多货车驾驶员围观,大队这一依法依规处理行为,在超载驾驶员中引起很大震动,他们纷纷电话通报同业亲戚朋友,让他们一定把车货总重控制在55吨以下。一起处罚警示一片人,一场教育启发一片人,之后没再查到车货总重超55吨的大货车。”
盘龙区路政大队管辖的范围,金殿到浑水塘公路、沣源路、穿金路等是大货车通行较多的道路,随着今年9月份昆明扩大限货车范围,盘龙区以上道路白天货车通行量较少,大部分是办理了入城通行证的货车。据盘龙区路政大队介绍:“今年在辖区范围内仅查到1辆车货总重超55吨的货车,还是夜间查到的。在盘龙区范围内,由于限货涉及范围很广,进入集中整治行动以来,没有查到超55吨的货车。”
石林县路政大队设置在豆黑公路的治超堵漏点,对车货总重超55吨货车要求卸载,并对9辆总重位于57-93吨之间的货车进行卸载后,对严重超载的货车起到极大的威慑作用。据石林县路政大队曾跃祥副大队长介绍:“目前已经没有超55吨的货车从豆黑堵漏点行驶,首先驾驶员会尽量控制在55吨以下,其次,如果他们觉得过不了豆黑堵漏点,就会往高速公路或其他非我们管辖道路绕行。”
在治超点对货车驾驶员的随机采访中,他们也表示:“省交通运输厅禁止超55吨货车上路的公告,几年前我们就知道了,但是,按照现在这么低的运价,不超要亏本、超点才持平、大超就有赚,背着那么重的贷款,我们只有拼命超,我们也知道联合治超是为了我们好,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也会按照规定,将车货总重控制在55吨以下,这段时间以来,装货时我都亲自爬到货车顶指挥装载机何时该结束,千万别装多了。”
战术灵活
机动调整制超时间和地点
车货总重禁止超55吨,是对所有货车的规定。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的规定,2轴车车货总重不超20吨、3轴车不超30吨、4轴车不超40吨,5轴车不超50吨。考虑到货车用于淋水的车载水箱等因素,车货总重超出10%以内可不处罚。对于2、3、4轴车的管理,联合整治行动各成员单位,根据超载车辆的特点、恰到好处地安排治超地点、时间,让中型货车的超载问题也能得到较好的治理。
管理着今年8月30日通车的南绕城高速治超工作的市路政支队机动大队,利用周家村收费站的计重秤,对过往货车是否超载进行查处,大队长李传林说:“每天通行南绕城高速的货车1000多辆次,本地很多货车都是空载时才走;外省过境货车以绿通车居多,超55吨的很少。但是,不按轴数核载的货车还是有一些,对于这些车辆,我们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在集中整治阶段,我们查处了7辆超限货车。”
西山区路政大队辖区内的2、3、4轴货车数量相对较多,驾驶员也明白,一旦被查到超载,将会受到处罚,也就在白天西山路政大队集中整治时间段不运货,以逃避处罚。西山路政大队针对超限超载大货车晚上8-9点以后才上路的实际情况,大队将整治行动延长到晚上10点、12点,不超载的货车畅行无阻,而一些超载货车首次接受处罚后,较长时间内都不敢超载,集中整治行动对驾驶员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王云红教导员表示:“集中整治行动,集中多个单位的治超力量,规模大、效果好,对货车驾驶员也是一场很好的教育。”
宜良县路政大队在通往九乡的新二级路上治超,中型货车超载的现象得到较好控制,据大队负责人介绍:“这些中型货车大部分是运载农产品、建筑材料、渣土等,我们对超载的中型货车进行处罚后,驾驶员算了一笔账,觉得超载几吨挣来的100-200元钱,还不够罚款,之后基本按照轴数所限定的车货总重进行控制性装载了。”
特写
夜间气温零下4度 治超员还要上岗堵车
治超是一项24小时不停歇的工作,上周昆明遭遇今年入冬以来最严酷寒潮之时,昆明市辖区内设置在路边的几大治超站点,都经受了夜间零下几度气温的严酷考验,治超执法人员坚守岗位,夜间像哨兵一样笔直地站在治超站外指挥货车进入站点接受称重。他们被称为治超战线的楷模。
石林县路政大队设置的豆黑堵漏点,位于圭山的风口,晚上气温比石林县城低3-4度。据副大队长曾跃祥介绍:“上周晚上最冷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3度,堵漏点只有简易房屋可避寒,而值守指挥货车的执法人员,只能穿着军大衣站在路边,把车辆引导进入检测站。这样的酷寒持续好几天,他们就一直坚守着,只有一个小小的烤炉不时温暖着治超员。昨天,由于这条公路属于县道,石林县政府需断交进行大修,我们才暂时撤离豆黑堵漏点。”
寻甸县路政大队位于半山腰的金锁治超点,可谓上不挨村下不着店,这山路上除了孤零零的一座治超站,最近的村庄离着几公里。上周一晚上,治超站下雪,气温低到零下4-5度,治超员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周二,天空飘起了小雪、周三继续下雪,治超员们依然没有松懈,每天通过这个治超站的货车接连不断,晚上货车数量也不少,而能够为治超员们遮挡风雨的只是一间简易板房。记者站在板房内,感觉与外面一样寒冷刺骨,而这些治超员们,则1小时、2小时地站在飘着雪的露天,指挥货车驶入道路对面的治超站称重。
为了不影响周边群众的出行和生活,治超站点的位置都比较偏僻、比较宽敞,也就显得特别寒冷。位于昆曲高速兔耳关一带的小哨治超站,位于山顶垭口,寒冷、风沙大;位于王筇路半山腰上的五华区治超站,常年处于道路的阴面,晒不到阳光,也是比较阴冷。但是,治超员们都常年24小时值守在治超第一线,保护着公路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保护着超载驾驶员少发生事故,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完)(首席记者 黄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