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山】农村金融建设驶入快车道
金秋时节,壮乡苗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果园鱼塘都能看到乡亲们的笑脸。自2010年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立足州情实际,以中央农村金融政策为导向,以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改善为支撑,多措并举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积极突破农村金融发展瓶颈,形成“政府+金融+社会”的农村金融工作新机制,全州农村金融建设驶入快车道,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全州金融部门立足“三农”发展需求和自身优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工作导向,积极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和农村信贷管理机制,着力加大对“三农”特别是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有效地支持了全州农业产业化发展。
目前,全州涉农贷款余额314.52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量的61.4%,今年新增涉农贷款22.4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8.4%,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有效地支持了三七、烤烟、甘蔗、辣椒、蔬菜、畜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
同时,为支持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强涉农放贷能力,积极向上争取支农再贷款6.33亿元,近5年累计发放15.7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有效地满足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需求。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在州委、州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州人行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作用,通过采取政策激励和制度创新等多种措施办法,引导和督促全州金融机构加大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以推进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和丰富农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着力改善农村支付服务和银行卡受理环境,有效地满足了广大农村老百姓的存取款和资金汇划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
到今年5月末,全州已安装ATM机达813台、POS机7362台,发放银行卡467.29万张。自2011年启动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以来,目前已在全州102个乡(镇)建成1129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实现全州乡(镇)、村委会全覆盖。今年累计办理存取款业务17.4万笔,转账业务3.7万笔,缴费业务4万笔,查询业务1.6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达1.36亿元,有效解决了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利优质金融服务的难题,使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广大农村贫困山区。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全州金融部门紧紧抓住“诚信社会、诚信政府”建设的有利时机,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增强农民诚信意识为着力点,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按照统一采集农户信用信息指标,统一农户信用评价标准与评价程序,统一建立全州农户信用信息档案数据库的标准,着力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通过上下联动和政策激励,目前全州已建成信用户27.8万户、信用村126个、信用乡(镇)12个,信用工程的大力推进和各类信用主体的建成,不仅为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时间、降低融资成本提供了便利,还直接打通了老百姓与银行之间的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农户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推进信贷产品创新
全州9家金融机构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突出自身定位和特色,积极推进惠农民生金融工程建设,加快推出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创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红色信贷)、“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小企业信用贷款等一系列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到今年5月末,全州农户贷款余额82.55亿元,林权抵押贷款8.61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98亿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13.08亿元,“农户致富宝”16.04亿元,“红色信贷”0.91亿元,“小微企业联保贷款”0.39亿元,农民的创业致富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得到加速推进,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在省、州、县三级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全州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得到明显加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重点解决7个金融服务缺失空白乡(镇),通过政策激励和向上积极争取,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加强网点功能建设,着力提升乡(镇)金融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
目前,全州已有1家村镇银行,1家小微支行、29家小贷公司,2个乡(镇)金融服务站。由武汉农商行在砚山、丘北、广南、马关四县牵头组建的村镇银行已完成股本金募集,4家村镇银行的股东发起人大会已召开,后续工作正加速推进,预计今年能实现开业经营。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
(记者 张登海 通讯员 徐浩鸿)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