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创业求发展 肩扛责任扶贫惠民生

12.05.2017  15:17
——三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志荣创业扶贫侧记

  在凤庆提起“三宁”,不论城镇农村还是大人小孩,都为三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农家小作坊成长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并在全县脱贫攻坚中主动担责,带领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赞叹不已。“三宁”不仅是对公司总经理周志荣的尊称,更是企业潜心经营发展的品牌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真实写照。

  把企业做强是理想

  周志荣出生在凤庆县德思里乡(现已并入勐佑镇)啊里侯村,小学毕业后放弃学业,辅助父母维持家庭生计。有一天生产队组织挖茶,面对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他突发奇想,要是能把茶叶变成钱多好啊!

  周家祖辈在清朝末期就开始种茶、制茶,摸索出了一套特殊的制作技术。由于没有发展资金,周志荣开始只能与几个村民合伙,在街上摆地摊、租个铺面做茶叶销售,赚点差价。随着茶叶销量不断增加,他发现当地的茶叶原料很好,但加工能力弱低,质量不稳定,导致经济效益低。于是他在1998年12月,东拼西凑筹集552 万元注册成立了“凤庆县三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多年的真心付出和诚信经营,公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品牌效益稳步提升,得到了社会的真情回报。 2016年三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收入达9200万元,实现利润1400万元。总经理周志荣当选为临沧市(县)政协委员政协委员、市茶叶协会理事、县茶叶协会副会长、县人民监督员。公司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企业、云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生产的茶叶系列产品荣获“云南名牌产品”“云南名牌农产品”。“三宁”牌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

  目前,周志荣又筹资8000万元,启动了年产5000吨精制茶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周边茶园面积4万亩,带动农户12000户48000人,吸纳就业人员300人,季节性用工500人以上。

  助群众致富是责任

  有人问:“周总您已经50岁了,怎么还要搞那么大的动作”?他笑呵呵地说:“我出生在农村,是家乡父老支持、茶叶资源开发让我有了今天的发展,面对许多山区群众贫困,用朴实的心、微薄之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责任。”

  ——杨文是当地的一位农民,十年前靠每天卖一挑柴维持家庭生计,招进公司后每月工资收入3000多元,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没有周总就没有我的今天!”20年前,十六七岁李争军,在家无所事事,时常酗酒闹事,周总把他被招进公司,并经耐心细致的教育培养,现已成长为公司的生产厂长、工会主席,带出了大批技术骨干,实现了成家立业的梦想。

  ——吸收下岗职工就业,开展社会扶贫济困。如王正书父母下岗,爱人又没有工作,2004年他本人也从原元保公司下岗,家庭生活举步维艰。经有关部门介绍后,公司吸收了她。徐佳娥等人下岗后又再就业,他们十分珍惜机会,尽心尽责地工作,目前都已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近年来,三宁茶业公司共为30多名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再就业。

  ——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关照。杨春荣是原粮贸公司职工,2000年下岗,不久又患上了肾衰竭,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公司及时伸出救援之手,发挥他的一技之长,为他提供公司会计的岗位,每月给予1000多元的工资,并根据他本人的病情,帮助他入院治疗,现在他身体已完全恢复,结婚成了家。30多岁李建学,2014年患骨结核不能正常行走,到昆明医治仅做手术就需要花费10万多元,由于家庭十分困难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只能在家用草药治疗。周志荣听说后,多次到他家动员他想办法到大医院治疗,并承诺给他资助5万元。

  ——为茶叶品种改良提供援助。2008年,三宁茶业公司投入30多万元,从浙江、福建等地引进优良茶树品种无偿提供给勐佑、凤山等乡镇的230户贫困户种植,投产后又以鲜叶每公斤不低于50元的保护价进行收购,仅此一项,每户贫困户每年就增收1万多元。

  ——用“企业+合作社+基地”保双赢。2015年底,三宁茶业公司在大寺、勐佑两个乡镇,通过入户调查登记,将1235户5134人纳入公司扶贫范围,在建立贫困茶农脱贫档案的基础上,投入100万元对建档区的两个初制所进行技改,提高茶叶制作质量。依法组建凤庆县三宁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建档户全部纳入合作社成员,无偿提供种苗、原料收购、生产加工、技术、信息等服务,保证了原料收购的数量、质量和茶农收入。2016年,合作社社员的茶园亩均收入增加200多元,建档户人均增收526元,有1189户4785人实现脱贫。

录入者:曹建文 责任编辑:曹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