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地位提升,资本市场宜借势发展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声音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比如在货币政策领域,我们的政策取向就被其他经济体广泛关注,以至于央行在采用一些传统或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后,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阐释其出发点和目的。我国货币政策广受关注,是其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一个表现。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需要很好的利用这一契机,把改革开放的功课做好。
今年1月份,央行分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个百分点,并通过其他既有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向经济、金融薄弱环节释放流动性,于是外界个别舆论开始质疑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不是在搞量化宽松。在2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在总理重申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之前,央行已经通过相应渠道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不会改变的。
稳健的货币政策主动作为,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创造了条件,而其国际地位的“蹿升”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则是一件好事。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面临比较好的有利时机,并且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已经进入了一砖一瓦的实施阶段。在这个进程中,货币政策的主动作为,也会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提供必要且及时的支持。因为资本市场是金融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货币政策有着很高的灵敏度,资本市场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借势货币政策才能谋求更大发展。
在去年履新央行行长之后,易纲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就逐渐体现出来。比如在去年3月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他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4月份的博鳌亚种论坛上易纲则明确指出,与过去相比,不管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外直接投资(ODI),还是在金融市场方面,如何让外资进入股市及债市,如何将中国股指纳入全世界主要指数,这些工作一直都在做。
去年,A股市场获得了国际三大指数公司的青睐,纷纷接纳A股并提升其比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央行和证监会等部门的努力分不开。
“中国的资本市场有条件健康发展”,在去年6月19日股市出现异常波动之后,易纲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央行始终高度重视外部冲击的影响,并将前瞻性地做好相关政策储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易纲说到做到。降准、推出货币政策创新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创造了适宜的货币政策环境。
现在,货币政策取向及施力方向明确,资本市场改革也已进入实施阶段,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粘合度更是显著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假以时日,一个能够匹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就会出现在国内外投资者面前。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