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士以弘道”,新时代呼唤新思想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纵观中国历史,每个伟大时代的到来,必有伟大的文化思想:诸子百家的争鸣带来了秦汉的统一与强盛,并由此凝聚了中华民族;魏晋时期儒佛道的文化融合,及“唐宋八大家”的学风引导,为随后的唐宋盛世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该时代的文明特征。
21世纪的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从经济总量上看,我国稳居世界第二;政治上,建国以后实现了基本的稳定和国际力量的和平;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轴的思想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状态、新领域、新世界。同时,也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必须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谋新、革新和创新。
中国今天的经济容量和发展势头,已是西方市场经济标准教科书无法解读的“新案例”,中国经济至今依然坚挺,并沿袭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前列,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以新时代社会发展现实为研究质料,以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为研究导向,以谋新、革新和创新为研究动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跳出“厚古薄今”的思路。当前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以互联网为翘楚,诞生出世界级的企业和世界量级的科研成果,都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青年学者,只有坚持敢于卓越、舍我其谁的精神,才能成为符合社会主义人才需求、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和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大师。
诚如习总书记所说: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方向、新养料和新动力。“士以弘道”,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质料催生新大师。(作者沈伟鹏 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