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全市农村经济困中求进稳中向好

12.02.2015  13:26

从市农业局了解到,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农业部门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实现困中有进、稳中向好。
  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粮、油、蔗产业保持稳定,2014年粮食种植面积167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60591万公斤,同比增加304万公斤;完成油料种植26.3万亩,产量3500万公斤;种植甘蔗21万亩,产值4.7亿元。
  特色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12.1万亩,预计总产量194万吨,实现蔬菜产值40亿元。新增以柑桔、火龙果、蓝莓、芒果、李子等为主的鲜食水果面积7.17万亩,在园水果面积达47.7万亩,产量52.2万吨,产值19亿元。花卉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20%。发展三七、龙胆草、芦荟、除虫菊、露水草、砂仁、重楼、党参等生物药原料种植品种34个,面积7万亩。
  养殖业实现困中有进。受禽流感疫情和生猪价格持续下滑的影响,家禽存栏1710万只、同比减少165.5万只,出栏3876万只、同比增加185万只。预计2014全年出栏肥猪280万头、肉牛17.5万头、肉羊28.7万只,分别同比增加16.2万头、1.1万头、2.4万只;完成肉蛋奶总产量46622万公斤;实现畜牧产值80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其中稻田养鱼3.2万亩,渔业产值2.8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完成省级农药残留定量抽样220个,合格率98.6%;市级定量抽检213个,合格率97.5%。完成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样品23343个,合格率98.3%;畜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100%。实施生猪定点屠宰100%检疫,推行兽药GSP认证达100%。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6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规模达247万亩、畜禽养殖基地475户、水产养殖基地17.11万亩,全市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整体推进县区全覆盖。
  建生态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在19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发展核桃等特色经果林,配套推进林下种养,增加蔬菜面积5万亩、温带水果面积0.5万亩,发展林下种植6.3万亩,林下养禽84万只、养畜20万头;在1300米以下低热河谷地区,发展柑桔等特色水果;在交通干道沿线新增绿化苗木669亩;抚仙湖径流区结构调整工作全面启动,预计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12890亩,其中完成蓝莓等乔灌类高效作物种植7530亩、荷藕等具有湿地净化功能水生作物5360亩;发展荷田鱼凼设施养鱼面积600亩;建成4个种养结合封闭运行的循环农业示范场。
  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新认定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户、省级龙头企业5户。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29户,销售收入125亿元,同比增15%。完成组建云南民之心农业科技集团和云南猫哆哩集团。建成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18.2万亩,建立农产品境外营销网点13个,农产品出口实体企业达35户。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3850户,加工产值182.5亿元,比上年增15.2%。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1个,全市合作社达620个,培育市级示范社20个,成员5万余人,带动农户14.8万户。制定家庭农场建设标准,认定扶持家庭农场示范场50个。启动20个农业庄园建设,推进3个省级精品庄园建设。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集中,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2万亩,比上年末新增3.4万亩;土地流转规模经营50亩以上的面积达21.6万亩。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招商引资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