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改革信息为何“不愿透漏姓名”?
“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地一年多后,生育政策有望在审慎评估的前提下,再度适时调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包括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内的相关方面已经着手就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进行评估和推进。上述人士表示,如果推进顺利,全面二孩政策最快可能在年内就开始实施。(7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
这篇报道又使用了“不愿透漏姓名人士”的表述。笔者很关心二孩政策改革的信息,但是更关注“不愿透漏姓名”的现象。当这种“不愿透露姓名”的现象多了起来的时候,这暴露出的是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的障碍。
全面放开二孩始终是舆论的热点,关注的热点。因为这个政策的变革牵涉到千家万户。无论是对于想生孩子的家庭,还是对于不想生孩子的家庭,他们都关注这样的信息。
一个法治社会,政府信息更应该是透明的。除了那些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信息需要隐藏之外,所有的信息都应该让公众知晓。比如这个二孩政策改革的信息,其所有的过程都不应该是关起门来决策,而应该让公众看到过程,看到专家利弊的权衡,看到政策纠结的点线。
政策的变革和制定,需要多吸收专家的意见,专家毕竟在某些方面超越公众。但是,政策变化还涉及到普通大众,就不能只是官员的事情,专家的事情。往往,很多政策制定的是好的,也很有科学依据。但是,就是因为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够透明,让百姓看不到政策好在哪里,孬在哪里?才导致了不理解。
每一项政策发布的时候,都要动员起来大力宣传,争取公众的理解。而让公众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政策变革过程中的所有纠结。专家和决策者在研究政策的时候会有很多依据,会有很多争论,让公众参与进来,才可能增加理解,透明的政策制定才是最容易让公众接受的。正如这个二孩政策的变革,如果公众能看到全过程,即使是政策没有通过,或许也会因为有了足够的参与而多了理解和坦然接受。
遗憾的而是,这个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依旧是关起门来研究,几个人坐在哪儿研究。事情的进展如何?事情的经过如何?公众根本就看不到,看到的也只是那些“不愿透漏姓名人士”、“知情人士”、“内部人士”的说法,这样的信息即使再可靠,也容易让人们猜测。
信息时代、法治时代,更应该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时代。这个政策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何必羞羞答答的“不愿透漏姓名”?杜绝小道消息,增强公信力,政府要敢于直面公众疑惑,要敢于让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说话。“不愿透漏姓名”是不是也是被某种规定所逼出来的呢?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