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诈骗陷阱多 警方提醒警惕5种诈骗手段

07.09.2015  16:52

    高校开学季,不少新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目标。以杨林职教园区为例,今年5月以来,几所高校内共接到诈骗类警情20起,涉案金额20余万元。其中通讯诈骗类4起、网络诈骗14起(以网络购物受骗居多)、其他类(冒充熟人要求救急等)占2起。

    开学之际常见的诈骗陷阱有哪些?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防范?昆明警方对开学期间的诈骗手段进行分析,为家长学生们支招。

    手段1:微商代购

    杨林职教园区某高校的小华(化名)想利用课余时间赚点钱。经和女友协商后,两人决定尝试微信代购。看见朋友圈有人发来代购手机的链接,小华联系好上家后,只需在朋友圈内发布“代购苹果6手机,价格比市场价低”的消息,就能赚取1000多元的差价。

    今年5月开始,小华和女友不停地转发上家发来的促销信息,很快引来朋友圈的一些同学关注。到5月中旬,已有20多人要求购买。小华收到近12万元购机款,拿到上家兑现的2万元差价后,把剩余的10万元购机款打到上家的账户。但对方一直没有发货,之后,竟再也联系不上卖家了。

    警方提示:微信代购诈骗是高校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方式。微信代购经营靠的是买卖双方间的信用,最好不要先付款后发货。

    手段2:“学长”代缴费

    进入新学校,学长、学姐们的热情让不少远离家乡的新生们倍感亲切。18岁的小张从文山的农村来杨林校区某高校上学,进校园办理入学手续时,一直排着长队。很快,有一个自称是“大三学长”的人走过来与他聊天。此人自称是学生会干事,说可以帮他“走后门”交学费。小张放心地把4800元交给对方,然后,“学长”便消失了。

    警方提示:新生报到、缴费时,不要试图走“捷径”,切记不要将钱物交给陌生人,报名、交费等事项务必亲自办理,或交由家长办理。

    手段3:装可怜求“救急

    新生入学后,大多喜欢用QQ、微信等跟家人、同学联系。但如果密码被不法分子窃取后,不法分子便可能冒充受害人,向亲朋好友发送要钱、借款等信息,骗取汇款。也有人以银行卡丢失、包被盗等为由,骗取新生的同情,甚至向新生出示自己的“学生证”博取信任,再向新生借银行卡,让“家人、朋友”打款;一旦获得银行卡和密码,新生的钱财就处于危险之中。

    警方提示:保管好账号、密码,且不要透露于他人,适时更换密码,尽量不要使用公用电脑、他人手机进行QQ、微信联系。熟人借款,应先通过电话联系确认,联系不上绝不打款。

    手段4:退票诈骗

    “您的航班因意外取消,请您核对后退改签!”8月31日,正准备前往昆明上大学的湖南女孩小霞,收到一条标识为某航空公司发来的短信。按照短信提示,她拨打了“客服电话”,一名“工作人员”查询后,要小霞把银行卡和账户信息进行绑定,通过网银支付改签“手续费”。最终,小霞母亲的一张与网银绑定的银行卡内,3700元被窃取。

    警方提示: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相信电话联系人讲述的信息,要上航空公司的官网进行核实。尤其是涉及财物、银行卡等重要事项时,更要加以防范。

     手段5:冒充中介发布出租信息

    张燕(化名)是大二学生,今年8月底新学期开学时,她打算和几个同学到校外合租。上网寻找租房信息后,发现一个“物美价廉”的房源,但对方要求看房前先付押金。结果付了1000元钱后,“房东”就消失了。

    警方提示: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渠道打出低价房源吸引受害人,一旦有人咨询便收取押金,再找理由推托,还可能趁看房时实施人身、财产侵害。学校集体宿舍比较安全,建议尽量不要在校外租住。(都市时报 记者周婷婷)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