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诈骗直指中老年人 3个月678市民被卷走977万元

17.11.2014  11:07

   警方请子女回家多和父母聊聊骗子的伎俩,防止上当受骗

  “接到诈骗电话后不告知子女,而是自己跑到和谐世纪小区某银行,一次性汇款79万后发现被骗。”记者昨日从昆明市公安局经文保分局防范通讯诈骗工作会上获悉,最近3个月共有678名市民被骗走977万元。徐明华局长提醒,中老年人是通讯诈骗的重要侵害对象,他们更容易上当受骗,子女有空要多和父母聊聊。

  每当通报通讯诈骗警情时,徐明华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尽管多种渠道都在宣传提醒,但目前每月昆明市民的损失都在300万元左右。

  据统计,昆明市8、9、10月,共发生通讯诈骗案件678起。

  其中电话诈骗占616起,短信诈骗相比较少,仅有62起,损失从20元到79万元不等。

  8月发案199起,造成损失248.3万元。

  9月份发案262起,造成损失388.4万元;10月份发案217起,造成损失340.6万元。3个月共有678人被骗977万元。

   诈骗对象 “中招”者多为老年人

  徐明华告诉记者,通过梳理受害人群,中老年人被通讯诈骗的比例非常高,更容易上当受骗。

  比如10月23日发生的案件中,老人在家中接到诈骗电话后,外出汇款79万后发现被骗。

  一方面,当前社会上“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他们警惕性差,容易被各种手段诈骗,平时又不太关注热点新闻,是不法人员“工作”重点。

  这其实也反映出老人心理孤独及情感需求等问题,一些不法人员采取“情感侵入法”,热情和老人套近乎,很容易就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伎俩识别 总是冒充这冒充那骗钱

  据介绍,不法人员的作案针对性很强,他们会结合不同时期使出各种伎俩。

   从8月开始特别突出的警情依次是:

  冒充受骗人的亲属、朋友,老师等,编造理由借款汇钱,诱使受骗人相信。

  冒充网上购物网站工作人员或客服,编造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的信用卡信息,盗取卡上钱财,或直接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

  冒充受骗人的领导诈骗。

  与购买机票相关的。此类诈骗多数是犯罪分子从非法渠道获取购(订)票人的身份信息后,通过电话或短信与受害人联系,以航班取消、机票改签、航班延误等理由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同时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或直接要求将款汇到其指定账户进行诈骗。

  冒充公安机关、法院或邮局等声称办案的。

  冒充银行客服,声称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的。

  冒充电视台等声称在活动节目中中奖。

   特别提醒 不要透露家庭重要信息

  需要提醒的是,遇到来路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不要进行回复,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设置圈套之机会。要固守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图小利而受诈骗分子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和家人身份、存款、账号、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资料。

  如有疑问,可拨打“110”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子女求证核实。子女要尽到义务常回家看看,经常提醒在家里的中老年父母,保守好家庭以及个人的银行账号、银行密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将自己了解的一些防范常识和通讯诈骗案例向老人讲解,防止受骗。

  需要强调的是,通讯诈骗一般选择在“上午9时30分到中午”这一时间段,因为此时大家都在上班,只有老人在家。老年人通常听到家里人出事了就着急,常常在焦急中做出不理智的判断。当前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实施欺诈行为的手法层出不穷,老人们遇到诈骗行为时更容易失去理性上当受骗。

   案例

   10月8日

  群众郑某某报称,接到冒充中国电信的诈骗电话,被骗148000多元。

   10月14日

  群众杨某报称:接到+2169120685、15002133757打来电话,对方称报警人的身份证被盗用,在上海嘉定区有犯罪记录,报警人接对方提示向指定账号汇了17万元钱后发现被骗。

  群众刘某报称,接到冒充法院的电话称自己涉及非法洗钱案,报警人按对方要求在网上银行操作,现发现建行卡上151622元被转走。

  一外地群众报称自己接到诈骗电话被骗18万元。

   10月23日

  群众李某报称:家中的老人接到诈骗电话,被骗了79万元,在和谐世纪小区建设银行汇的款。(记者 王磊 实习生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