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速度合理,保持发展定力

17.04.2015  19:57
——二论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新变化本报评论员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水平。对此应该怎么看?

理解增速放缓现象其实并不难,有几个简单的道理摆在这里。其一,基数大了,增幅就会下来,世界各经济体都有随着体量增大而增速放缓的过程。中国经济总量去年已迈过10万亿美元大关,现在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增量,相当于2009年增长两个百分点。其二,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中国经济已不能再走靠拼投入、高消耗、不顾环境的粗放式增长老路,增速放缓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其实把速度搞上去很容易,但短期强刺激往往治标不治本,还可能使矛盾和问题积累起来,加重未来的困难。其三,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力转换期,高投入、高消耗的旧动力在消退,新动力还在孕育,短期内还难以弥补旧动力消退带来的影响。其四,中国经济开放度很高,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过后的深度调整期,复苏疲弱,市场萎缩,影响我国外贸出口。

从全球范围来看,7%仍是一个不低的速度,对于我们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尤其如此。要实现到2020年GDP翻番目标,7%的增速足够了,实在用不着为此焦虑。同时要看到,稳住这个速度并不容易,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有力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正在协同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正在加速实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这些都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一季度数据显示,新登记注册企业在去年井喷式增长基础上再增加38.4%,网上零售额在前几年大幅增长情况下再增长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工业平均增速高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51.6%,而单位GDP能耗降低5.6%。这表明,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已经开始发生“化学反应”,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中高速增长这个新的区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渐入佳境的新常态。有外国企业家就认为,“市场在中国,每一家有远见的企业都会重视中国”。

博鳌亚洲论坛上,有人把中国经济比作一辆列车,“保持冲刺式的速度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应当给它一个调整、‘维修’的机会,这样才能跑得更稳、更远。”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使经济运行更稳健、增长质量更高、发展前景更可持续。一手抓稳增长,一手抓调结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就会持续向好,爬坡过坎前景可期。

“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保持发展定力,就是要有这样的清晰认知,对有关指标波动,既不大惊小怪,又不无动于衷,而是清醒执着地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切实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大力推动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就必能赢得更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7日01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