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遭遇的尴尬证明了什么?

24.11.2015  11:09

    为了改革精简工作流程,民政、公安和社区等部门单位停开了不少繁琐证明,为老百姓省了不少麻烦。但近日有不少群众反映,一些保险公司、银行、公证部门等机构在办事时依然需要老百姓提供相关证明。要证明的继续要,但开证明的不给开了,有些地方出现了“过去办事跑腿费劲儿,现在干脆办不了”的现象。(11月23日澎湃新闻网)

    开证明的,很多不开了;要证明的,很多还在要。看来,其中是不是还要设立一个新机构,专门出具“停开证明”的证明?这种令人尴尬的有点荒唐的事,其实在不少繁琐证明退出历史舞台之际,证明了相关服务机构长期以来既高高在上,又偎慵堕懒的姿态。事实上,很多证明是重复多余的,有些需要证明的事项,当事机构只需举手之劳就可获取。但是,不知是需要的证明越多,说明这个“衙门”的门槛越高,还是办事的难度越高,说明其权力越大?

    证明本来是相关工作流程的必要手续,之所以在改革精简工作流程中,“证明”被纳入简化的范围,就是因为“证明”已经多到堪称奇葩了,简直仅次于证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少“证明”已经让人不知道出处。那么,对“证明”的无度细化,是不是证明相关机构的工作精益求精?事实可能恰恰相反。精益求精需要一种不辞辛劳的工作态度,而要求出具各种证明,就是相关办事机构不愿做出哪怕是举手之劳。

    最明显的就是,相关办事机构为何不去证明一下哪些证明已经停办了?哪些资料可以通过已经普及的网络化办公进行查询?为何要把自己弄得既像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千金小姐,又像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儿?

    不少繁琐证明在消失的同时,把某些办事机构的高傲、懒惰给出了“证明”。因为,如果这些证明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得老百姓自己去办的,那么,怎么会一下子停办?这不仅证明了一部分证明是多余的,而且其中的一部分资料,办事机构自己就能查取。那么,就证明了这些办事机构一直在偷懒,让老百姓的双腿代替他们的“千金之手”。就算某些停办的证明是约定俗成,但已经明确停办了,相关的办事机构为何还在索取?这再次证明这样的“懒政”已经成了一种陋习。

    除此之外,还折射出一种社会不公。无论在公共服务或商业服务中,老百姓一直处于被支配的从属地位。对于公共服务,本来是老百姓纳税购买的,为何会变得像获得恩赐一样的卑微?相关的商业服务,更是让对应的机构获利的,又为何要处处受到刁难?在这种权力和权利不对等的情形下,充分证明了一种发生了蜕变的权力意识,也是权力寻租滋生和蔓延的现实基础。

    某些“权力”习惯于逼人有求于它,制造出各种难题,把顺利变得曲折,把服务窗口变成门槛,使得任何一个正常的办事程序,都变成一个关口;任何一个办事人员,都觉得大权在握,不卖关子就觉得降低了身价。所以,老百姓的办事难,一直是一种社会通病。现在,要证明的继续要,但开证明的不给开,就道出了一份“证明”给出的证明:一是没有了相关证明,就不能证明相关位置的重要;二是,有些资料需办事机构动手查询。这对那些随口甩出一句“去开证明”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工作人员来说,确实是不会心甘情愿的。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