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云南省委集体提案建议云南设立遗嘱库 昆明多数老人对遗嘱比较忌讳
上月省两会期间,台盟云南省委递交的一份集体提案,建议云南试点遗嘱库项目,让60岁以上老人免费立遗嘱,以解决遗嘱不规范导致法律效力打折的问题。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多数老人仍不愿意立下遗嘱,而办理遗嘱公证的人群,年龄明显趋于年轻化。
提案建议
试点遗嘱库 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服务
2013年3月,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我国首个关注遗嘱的公益项目“幸福留言——中华遗嘱库”在北京启动,凡年满60周岁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免费办理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目前除了北京,天津、广东等地也已相继建立遗嘱库。
为此,在省两会期间,台盟云南省委递交了一份“关于建立云南遗嘱库免费为老年人服务的提案”,建议由省民政厅牵头,争取与中华遗嘱库合作,建立中华遗嘱库云南分库,依托其成熟的运作经验,规范的遗嘱范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保密措施,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的遗嘱服务。
关于形成集体提案的原因,台盟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陈俊骢表示,提前立下遗嘱,对身后事交代清楚,可以免去不必要的家庭矛盾。但现实中,自书遗嘱往往存在书写方式不标准、个人财产标注不明确、立遗嘱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遗嘱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给接下来的遗产继承带来很大麻烦,所以建立遗嘱库为老人提供专业指导很有必要。
提案还建议,由省司法厅牵头,在每年敬老节的当月,开展免费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遗嘱公证服务,将公证遗嘱信息纳入云南遗嘱库。凡涉及继承的法律纠纷、财产过户等,应要求法院、银行、不动产等部门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必须查询云南遗嘱库。
走访调查
一说遗嘱 老人连连摆手不愿讲
昆明老人们愿意立遗嘱吗?最近几天,记者走访了昆明部分社区和敬老院,采访了近50位中老年人,愿意立遗嘱的老人依然是少数,占比不到20%。大多老人听到“遗嘱”二字便连连摆手,“还不到时候,没想过那么远的事。”“到了那一天再说吧。”
对此,昆明柏寿老年公寓一负责人表示,尽管时代在变,但遗嘱仍然是大部分老人的敏感词,甚至提都不能提。
其实,由于没有遗嘱,争夺财产的事屡见不鲜。西山区金碧街道办事处书林社区曾多次调解一起家庭财产纠纷,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生活无法自理,两个儿子谁都不愿赡养,只关心房子如何划分,最后闹上法院。社区一负责人表示,如果老人在神志清醒时,能对财产有所交代,或许就不会有这些烦心事。
老人故事
宁可提前立遗嘱 不愿身后家人反目
“我已经吃着90岁的饭了,还有一身病,不能不为将来打算啊。”刘爷爷对这事看得很明白,三泡茶的功夫,就将立遗嘱的想法讲得通通透透。
刘爷爷有3个儿子,老大就在昆明工作;老幺前些年远赴北京闯荡;老二一家则跟着老两口住在滇池卫城小区,100多平米的房子也算宽敞。
刘爷爷和老伴已是耄耋之年,身体每况愈下。这几年来,病痛缠身的刘爷爷对生死之事早已看开,唯一担心的就是身后遗产问题。“我们老家(福建)有句老话:这世上什么最硬,兄弟分散心最硬,不要等我们百年后几个孩子因财产反目,我们在天上也不安心。”
老两口的一套房子和存款怎么分配才合适?这几年,刘爷爷向公证处、律师事务所都咨询过,但总觉得立遗嘱程序有些复杂,公证收费也贵,打算自己书写一份。
业内声音
需求逐年倍增 委托年龄趋年轻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遗嘱的重要性,这能很大程度防止亲属之间发生争夺遗产的纠纷。”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莎介绍,《继承法》规定,遗嘱的形式包括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等5种形式,其中自书遗嘱最为普遍,公证遗嘱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自书遗嘱不好查证,公证遗嘱的情况如何呢?昆明市明信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承担着全市90%以上的遗嘱公证业务,中心主任张春良介绍,这几年遗嘱、继承等业务猛增。2015年,该中心接待办理536件。2016年,接待办理1000余件,今年这一数字肯定还会刷新。
张春良介绍,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因表述不规范、不严谨,或与法律有冲突等原因导致无效。比如有的遗嘱,只说将房产留给长子,却未写明房产具体位置,导致遗产无法认定和执行。
尽管记者走访中,多数老人不愿意谈遗嘱,但就近几年办理公证遗嘱的情况来看,张春良认为,普通大众对遗嘱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他发现了一个新趋势:申请办理遗嘱公证的群体正趋于年轻化。2015年来订立遗嘱的,7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80%。而2016年,这一比例降到约50%。很多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来公证处申办遗嘱公证。
“他们来办理遗嘱公证,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张春良介绍,有的是担心其财产牵涉到配偶的家庭或子女,有的是子女经济条件悬殊而照顾弱者,还有的是排除不孝子女继承其遗产,等等。尽管原因各不相同,但目的殊途同归,就是避免遗产继承纠纷,期望家庭和睦。
云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