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洛阳更有看头、有听头、有玩头

05.03.2015  18:31
洛阳可立足于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古都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寻根及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增加文化与趣味项目,吸引游客参加,从而延长他们的停留时间。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地方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产品,让洛阳更有看头、有听头、有玩头,游客才会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文化难消费旅游难红火

目前,洛阳上规模的旅游景区(点)已超过60个。但被问到洛阳的旅游景区(点)哪个给人印象最深刻、最令人神往,不少人的答案是龙门石窟、白马寺或者关林。这正是洛阳旅游产业的尴尬。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年的建都史,拥有举世闻名的五大都城遗址和数不清的古建筑、古民居。

这些资源,既是洛阳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也是洛阳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资本。然而,洛阳虽坐拥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业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老三篇”龙门、白马寺、关林的带动作用越来越乏力,汉光武帝陵、北魏孝文帝陵、曹休墓等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文化资源仍在“沉睡”。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完全被开发出来,还只是潜在资源,并不是产品,游客不能参与体验,仍未被市场认可。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旅游的灵魂。”河南科技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延军表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不能从地下“走”上来、从书本中“走”出来,不能真正转化为旅游产品,洛阳的文化旅游业就难红火起来。

夜间项目少游客难留下

“我去云南、桂林等地旅游时发现,当地的夜生活丰富多彩,吃、住、娱各方面看点很多,让人愿意多待几天。”旅游爱好者吴晓宁说,洛阳不少旅游景区晚上少有娱乐活动。游客白天已将景区逛完,如果晚上没有吸引人的看点,很难让其留下。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国内一些旅游发达地区的旅游夜生活品牌纷纷涌现,如杭州的西湖夜游、上海的夜游黄浦江、桂林的《印象·刘三姐》等。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白天看景,晚上走人”一直是洛阳休闲旅游的短板。精心打造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真正叫得响的休闲旅游文化精品项目,是解决“留客难”问题的办法。

“洛阳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有足够魅力吸引游客留宿的景区不多。”高延军说,只有增强景区的综合实力,挖掘更多特色文化内涵、对旅游项目进行更精细化、人性化的包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休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让游客来到洛阳能游、能玩、能休闲,才能让他们住得下。

文化联姻旅游创休闲游品牌

业内人士表示,让游客留下来,丰富“夜游”是关键。如今,我市推出夜游龙门、音乐喷泉、《功夫诗·九卷》等“夜游”项目,在吸引游客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还要想方设法给“夜游”注入文化元素,体现地方特色,以吸引游客驻足。

“洛阳打造的《河洛风》《洛神》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洛阳特色,在省内有一定影响。”高延军建议,相关部门可借鉴《印象·刘三姐》等大型实景文化表演的成功经验,邀请国内专业文化旅游演艺策划团队,打造一批常年演出,高品位、高质量、具备较强吸引力,且能反映洛阳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形成口碑效应,提高洛阳“夜游”的文化含量。同时,洛阳还可立足于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古都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寻根及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增加文化与趣味项目,吸引游客参加,从而延长他们的停留时间。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通过实施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包括华夏文明第一河在内的洛浦公园功能提升和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文化休闲项目,伏牛山旅游度假区、灵山寺文化旅游园区、关圣文化产业园、中央新影中原影视文化产业园等产业园区项目等十大引领支撑项目,深化旅游与文化的融合,着力打造休闲度假高端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