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记得住乡愁” 从妥善移栽梧桐做起

07.04.2016  13:59

    金碧路梧桐树被砍伐 记者王宇衡/摄

    4月6日上午,行走在金碧路上,路边“倒躺”的一截截梧桐树干让王先生停下了脚步。这是怎么回事?怀揣着对金碧路法国梧桐深深的情感,心中升起一时的愤慨。经过询问,他才知道,这是因为这儿要建地铁站,部分路边绿化树要移走。“本来这些梧桐树已被砍手砍脚,现在移栽,又被肢解了,这明显是‘分尸’嘛。被整成这样的梧桐能活吗?

    为什么要肢解梧桐?相关人士这样解释:“因为梧桐树较大,为了方便移栽,只有锯下部分树干,留下主干和根系移植到苗圃进行管养。到适合的时候,又将这些树木进行移栽。”为方便移栽的确是必要理由,但似乎并不是肢解梧桐的充分条件。因为肢解本身就是一道工序,需要耗时耗力,之后的重新加倍管养又是一道工序,等到“在地铁建设完工后,将以不低于现有标准进行恢复”,亦是如此。相当于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制造出了诸多新的问题,并且割裂了人们对金碧路的记忆、对梧桐的情感。那么,肢解梧桐果真是最优选择?

    之所以再三追问,因为最怕和惯常的印象一样,路边“倒躺”的一截截梧桐树干,依旧是城市粗暴式发展下的牺牲品。市园林绿化局李建安副局长说,“以后,在新种植或更换的树木中,换成那些适应昆明天气的特色树种……让这些植物在昆明街头也能长成参天大树……也让这些植物能陪伴一代代的昆明人,成为昆明人‘记得住乡愁’的植物。”而如何让每一个市民都“记得住乡愁”,既需要“用50年左右的时间,让昆明长出一些参天大树,这些树能够一直生长下去,让两代、三代的昆明人都能看得见”这样的时间长度,也需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在建设中保护任何文化脉络发展的厚度、深度和广度。

    正如有论者所言,“城市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延续性,它们是按照历史和经济的规律演进到今天的。在城市发展进程的诸多烙印中,一定不能缺少和城镇居民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象征。”就此而言,对于昆明来说,那一条金碧路以及金碧路上那一排排梧桐,显然不可粗糙分割,怎么兼顾好地铁建设和梧桐移栽,应多费些思量。毕竟,年头的那次寒潮虽然的确属于“霸王”级别,但受冻树种之多、覆盖区域之广,仅仅是寒潮的缘故而不用反思以往城市规划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如今旧装换新装,这个问题更值得深思。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个城镇化的新坐标,于昆明而言,应该就从妥善移栽梧桐做起。(春城晚报 评论员刘孙恒)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