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察"来昆会女友骗取4万元 警方趁"约会"将其抓获
案例
通过微信聊天,云南姑娘小惠(化名)认识了自称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的“王警官”,两人很快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为了你,我想从上海调到昆明上班,但证件和钱在火车上丢了,你能帮帮我吗?”这个看似漏洞百出的骗局,却令沉溺在爱情里的小惠感动不已。在昆明近1个月的相处中,“王警官”所有开销都由小惠负担,“王警官”以调动工作、母亲做手术为由骗走小惠4万多元。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民警告诉记者,近年来,假冒警察,打着执法的幌子进行犯罪活动的案件时有发生,这种特殊的犯罪动向,已成为一种新的治安隐患,严重损害公安机关和警察的声誉及政府的威信。
这个假警察 骗财又骗色
今年5月上旬,24岁的云南姑娘小惠通过微信认识了一名男子。对方自称姓王,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小惠发现“王警官”说话幽默,知识比较渊博,双方一有空就聊上几句,来来往往不久后,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
5月下旬,自称在贵阳办案的“王警官”乘坐火车来到昆明。“最近工作太辛苦,我在火车上睡着了,结果醒来发现证件和钱包不见了!”见面没多久,“王警官”便开始诉苦。
“没关系,不是还有我吗!”小惠带着对方吃了本地特色饮食,并掏钱为其开了宾馆房间。
一天晚上,男朋友很正式地告诉小惠:“因为爱情,为了以后大家能在一起,我想把工作调到昆明来!”
“有这种可能吗?”小惠激动异常。
“嗯,可能要走动走动!”
“走动”自然要花钱,在随后的几天里,“王警官”以各种理由数次要走了小惠共1.5万元。小惠觉得对方能为她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认为对方是真心的,一直感激不已。有时下班回到宾馆,小惠看到男友心情不好,还很担心地问是不是调动工作遇到阻力,男友说是有些困难,不过正在想办法。一次两人聊天时小惠无意中提及男子从事的工作,想仔细了解,“王警官”立即表示有工作纪律,不能说。
不知不觉,两人在酒店住了快1个月。调动工作的事情还没有回音,等来的却是男友母亲生病的消息,“王警官”拿着小惠的储蓄卡“恋恋不舍”地走了,没过多久又发来短信称母亲要做手术需要钱。工作没多久的小惠积蓄早已花完,开始四处借钱。数月间一共汇了2.5万元过去,但男朋友再没有出现。
一次无意中的查询,令小惠对男朋友产生了怀疑:“他不是回老家了吗,为何储蓄卡会在昆明消费?”在朋友的劝说下,小惠向五华公安分局虹山派出所报警。
11月22日,“王警官”突然联系小惠,还约定了见面地点。虹山派出所接到报警后将其抓获。经审,该男子属社会闲散人员,一直使用假名。自称母亲生病离开后,在昆明租了房子,并用从小惠处骗来的钱赌博,输钱后又找借口再骗。
分析
1.为何爱结交警察?
觉得有麻烦时能获助
记者通过梳理相关案件发现,社会阅历不高的在校生占了不小比例。被骗者中也不乏一些高学历、有社会经历的人员。盘龙区某社区工作人员说,警察的身份就代表着正义,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警察,所以和警察交朋友是很放松的。其次警察拥有执法特权,在办理一些事情时需要保密,无形中就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只要是警察说的,大家一般比较容易相信。警察可以有效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很多人与警察交朋友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一旦遇到麻烦事,这个朋友可以帮自己。
指望找门路攀关系
冒充警察行骗的案件屡屡发生,也暴露当下社会一部分人不信“明规则”而迷信“潜规则”,认为遇事不花钱不找关系很难有出路,还把不正常现象认为是“理应如此”。只要有事,都指望找门路、攀关系、走后门,被骗子利用了也浑然不觉。
2.假警察为何总得手?
麻痹受害人 还容易溜
五华区看守所的刘警官曾和一名冒充警察的嫌疑人详细聊过。谈及作案动机时,对方自称警察有执法特权,冒充警察作案可麻痹受害人,无形中弱化了受害人的防备心理,使其丧失警惕性,比起单纯的抢劫、盗窃更容易得手。此外,作案后如何安全离开也是不法人员考虑的因素,他们认为冒充警察作案后便于逃脱,可从容离开。
曾在警方干过临时工
在冒充警察作案的人中,有一部分曾在公安机关当过临时工,熟悉警察的办案流程和方式方法。
3.怎样辨认假警察?
重点看警号警徽和证件
警方提示,嫌疑人可能买得到警服,但没有警徽和警号,碰到穿一套制服就来办案但没有佩戴警徽和警号的人,大致可以判断其是假警察,市民应及时报案。刑法279条明确,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到10年有期徒刑。记者了解到,正规的警察证件白色底板上印有淡红、淡蓝色纹路,正面印有照片、姓名、单位、警号,背面则是个人信息,假证件往往排版混乱材质单薄。(春城晚报 记者王磊)
编辑:孙瑞婷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