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昆明:提升城市品质 擦亮春城品牌
整洁的市容环境、精细的城市管理、优美的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靓丽的名片。当前,昆明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打响“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开放门户、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健康之城”五大城市品牌,有了良好的城市形象,才能增强昆明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在日前召开的昆明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推进会议上,昆明市对全市今年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进行了部署分解,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有力的举措,持续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努力让春城绿起来、顺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细化目标任务
《2017年昆明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2017年昆明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农村“七改三清”工作计划》,对今年昆明提升城乡环境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量化、细化。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为责任主体,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项细化要求、量化标准,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缝隙”的责任体系。
把提升城乡环境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补齐发展短板的途径。昆明市抓住规划这个龙头,实现“多规合一”,规划好每个县城、集镇和村庄,并将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其中统筹规划实施;坚持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依法、科学、规范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由突击性整治向经常性管理、由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转变。
去年,盘龙区实施了全省首个综合性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此举将着力破解环卫工作管干不分离、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等难题,探索环卫工作的市场化、专业化、机械化、精细化和常态化,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记者了解到,今年昆明市将创新投入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大力推广PPP模式,带动更多的银行资金、建设企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综合交通、治污设施、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重拳整治“顽症”
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物品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现象,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和顽症。围绕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昆明以下猛药、出重拳的态度,做到立竿见影,迅速见效。
工地施工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渣土随意泼洒,不仅影响市容整洁,更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为解决该问题,相关部门要求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等要求,加强施工扬尘管控,今年一季度所有工地要安装使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运用“互联网+工程监管”,实现工地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去年,全市接待游客首次破1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作为旅游热门目的地,除了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让游客满意而归之外,城市的优美环境影响着游客的体验度。下一步,昆明将从车站码头、广场公园、公共厕所、饮食摊点、集贸市场、街巷院落、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和铁路沿线、各(高速)公路入城段、机场沿线、轨道交通站等重要窗口的环境入手,创造干净卫生整洁的城市环境。年底前实现社会公厕全部免费开放,新建城市公厕213座,改建城市公厕383座。加强城乡水污染治理,到年底,昆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
围绕“治堵”,今年计划启动广福路东段、昆瑞路、金川路等102条道路建设和一二一大街、学府路“单改复”改造;新改建罗衙立交、普吉立交等11座立交桥;进行车家壁联络线、凉亭中路、新闻路、西二环底层兴苑路口等87条道路和节点的交通综合整治;主城区新增泊位2万个;建设公交专用道17.7公里。
采取拆除重建、综合提升改造等方式,投资70591万元改造54个旧住宅区。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对老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进行转型升级改造,年内计划改造完成16个旧厂区。把城中村改造与城市更新紧密连接起来,强化政策引导、规划先行和公建配套,把健全覆盖全体村民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与城中村建筑的有形改造相结合,加快推进已启动拆迁208个城中村改造工作。
提高城市绿化品质,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今年主城各区计划新增城市绿地211公顷。
以路灯亮化为基础,以建筑物临街景观为主体,以长水机场、昆明南站、高速收费站等纵横主干道连接线为切入点,以商业繁华区及河岸为覆盖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夜景主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