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历史文物常怀“敬畏之心”

15.04.2016  15:4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民网 4月13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历经千年的洗礼,在面对地震、气候变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自然或人为的变迁因素,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显得脆弱不堪。

    根据最近一次的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766722处,其中,17.77%保存状况较差,8.43%保存状况差,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

    文化遗产不仅是联系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也是我们未来创新型社会的“基因”。这些消失的文物消失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消失的是中国人寻根究底的源头,消失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习主席反复强调要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烟尘中,曾经存在这样一些文物古迹。它们夹在古代荒蛮的山水之间,存在灯红酒绿的现代化城市中,充满未知的危险和诗意。再精妙的诗词也抵不过撇过历史遗存的惊鸿一眸,再清晰的图片也抵不过瞬间身临其境的真实震撼,再具体的史书也抵不过真真走过历史遗迹时的切身体会,对这些传承历史的文物保持敬畏之心,给子孙后代留下传承的纽带。

    岁月失语,唯物能言。保护好文物,方能让文化记忆得以传承、历史认同得以延续、爱国情怀得以温存、故土情结得以安放。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