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春色映迷彩,满腔忠诚铸岛礁
云飞浪卷,椰林婆娑。4月中旬,人民网记者登上西沙岛礁,走近海军西沙某水警区守岛官兵。西沙的春天已然热浪滚滚,身着蓝白相间迷彩的军人纵队巡逻在蓝海银滩,黝黑的面庞渗透着汗珠,眼睛警惕地扫视于岛礁和海面之间。
“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五年前,西沙某水警区通信班女兵吕静仅读了一个月大学就弃学入伍,主动报名来到永兴岛戍守天涯。守岛的日子苦乐相伴,使命神圣,她爱之弥深。
“上岛就是上前线,守岛就是守阵地。”记者在西沙采访时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这些美丽小岛并不平静,这里是祖国海疆前沿。
“祖国万岁”
西沙石岛老龙头,“祖国万岁”四个苍遒有力的红色石刻大字映入眼帘时,记者情不自禁瞬间把镜头对准了它。
石岛全岛由岩石构成,与永兴岛在同一个礁盘上。“老龙头”是石岛上的标志性景观,一块大礁石高出海面10多米,状如“龙头”。在海水鬼斧神工的打造下,岩壁斜陡湿滑,难以攀援。
这四个大字的来历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多年前由提干士兵于东兴所刻。在守卫碧海银滩的最后一年,于东兴留恋岛上的一草一木和战友深情。为了表达自己对祖国和西沙的热爱,他用麻绳拴着自己,让战友拉着绳子,悬在峭壁上,用了半年时间,一点点刻下“祖国万岁”四个大字。从此,一代又一代的守岛官兵自觉地给这些大字描红,表达为国守疆的赤诚之心。
无独有偶,在西沙最南端的中建岛,也有一处“祖国万岁”的大字。
据悉,早期守卫中建岛的官兵从礁盘上捡来20多吨珊瑚石,堆砌了“祖国万岁”四个大字。2010年9月,超强台风“凯萨娜”狂飙肆虐,从岛上卷走60厘米厚的珊瑚沙,“祖国万岁”四个石砌大字也被吹得无影无踪。守备队队长李万波带队巡逻时被沙滩上深深扎根的海马草吸引,突发奇想,要是能用海马草种字,岂不就不怕风吹了?
于是,红茎绿叶的海马草被赋予了神圣使命,在官兵们省吃俭用省下来的淡水浇灌下,在银滩戈壁拼出国旗图案和“祖国万岁”字样。官兵们每次巡逻经过这里,都要向这面特别的国旗敬礼!
西沙的雷达荧屏经常敌情闪烁,祖国在官兵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爱国爱岛”的信念早已融入西沙官兵的骨髓。
西沙的岛礁很小,面积最大的永兴岛也仅2.1平方公里。驻岛军人站在方寸之地,却护着万里海疆。
天涯情结
“我爱这个岛!作为西沙人,我很骄傲!”永兴岛某连士官长唐二润对记者说。
唐二润,两次被评为训练标兵,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3次,2015年又被评为“十佳天涯哨兵”。
采访唐二润时,已是晚上10点多,劳累了一天的他没有倦态,只是眼神稍显忧郁。
他来自农村,初中毕业考上了重点高中。孰料,弟弟遭遇车祸,家里被迫卖房给弟弟看病,唐二润的大学梦从此雪藏心底,打工四年后入伍当兵。此后家庭又经历父亲重病、母亲重病的连番打击,雪上加霜。
2013年休假,唐二润与妻子两班倒照顾重病的母亲。母亲出院时,他的假期也仅剩两天。为了弥补内心对妻子的愧疚,他带着结婚仅1年的妻子去庐山旅游,不料途中飞来横祸,一场车祸让他痛失爱妻,自己也多处受伤,左腿大腿重伤,肌腱断裂。
一系列的变故,特别是妻子的去世,让这位好强的汉子精神几近崩溃。
“挺感激部队,关键时刻是部队首长和战友帮助我解决困难,抚平创伤,挺过难关!”回忆起并不遥远的苦痛日子,他首先感谢的是部队。
“上岛之前听说这里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了之后感觉比我想象中还要好一些。” 他回忆初到永兴岛时说。
令人惊讶的是,从18岁入伍一直到现在的12年多来。唐二润不但没离开西沙,也没调离过永兴岛,甚至没有换过连队。连水警区领导都对此难以置信。
“我舍不得这里。每次休假回家或到三亚办事,短暂的新鲜感一过,我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还是想回到岛上。”
“在西沙当兵十多年,你后悔当初的选择吗?”“不后悔!”他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
西沙群岛自然环境恶劣,记者本以为守岛官兵应该更迭频繁。实地采访却发现,很多士兵与唐二润一样,如钉在小岛的铁桩,驻守西沙时间少则四五年,多则十多年,吃苦不少,却不言离开,还常有人为不能继续留岛而痛哭流泪。
西沙某水警区中建岛守备队队长李辉告诉记者,2014年,中建岛上有个名叫王少辉的士官,服役16年,仍强烈要求继续留在岛上,终因编制限制无法如愿。退伍离岛的时候,他哭的撕心裂肺。同样的故事曾在很多士兵身上发生。
“请说实话,你愿意继续留在西沙吗?”在永兴岛,记者向4名女兵问了同样的问题,答案是清一色的“愿意”。这些穿着迷彩服、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兵们与普通女孩儿有完全不同的生活。她们像男兵一样在炎炎烈日下摸爬滚打,黑了皮肤,却绝不服输。
一日西沙人,终生西沙情。官兵们在这里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天涯情结。
西沙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待一天是天堂,一周是人间,一个月便是地狱。西沙官兵初到岛上时都曾经历过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但在岛上待久了,这里又变成了他们真实而温暖的家。
如今,岛上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官兵们每天能吃到新鲜蔬菜,营房配上了空调,岛上有了手机4G信号和电视信号,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永兴岛上修建了一条北京路,被称为“三沙王府井”,是小岛上最繁华的地方,路边有银行、超市、邮局,还有咖啡店、奶茶店等。
永兴岛上还建起了三沙市第一所学校——永兴学校。记者采访时,看到幼儿园小朋友正在玩彩泥。校长李赞宗告诉记者,学校解决了西沙驻岛军民的适龄子女入学问题,目前已有27名学生。
尽管如此,岛上的生活依然艰苦,“四高、两缺、一多”(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缺泥土、缺淡水,多台风)的恶劣自然条件未变,官兵与亲人长期两地分居的情况未变。
在永兴岛码头,主权碑旁边的一面墙上刻着“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标语,这8个字正是今日西沙精神的高度概括。
“在种种艰难困苦的考验下,西沙官兵滤尽私心杂念,濡染天涯情结,升华理想追求,以特有的坚忍和刚毅,扎根南海、艰苦奋斗,形成了西沙精神的风骨品质。”西沙水警区政委柯和海如是说。
血性流淌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在琛航岛的烈士陵园,采访团成员集体祭奠在西沙海战中牺牲的18位烈士。
寂静的陵园内,庄严肃穆,相机的“咔哒”声让人似乎听到了当年西沙海域的隆隆炮声。
1974年西沙海战中,我参战官兵奋勇作战,用鲜血捍卫主权,换来五星红旗在西沙海空高高飘扬。
尽管西沙已经40年没有经历战火,但西沙海战烈士的虎气血性仍流淌在新一代天涯哨兵的血脉之中。
金银岛上雷达技师陈超是出了名的“硬骨头”,在接受新型雷达试用探路任务后,他吃住在战位,白天值班,晚上研究,每天仅睡四五个小时,总结的经验在全专业推广,整个人为此瘦了十几斤。
琛航岛守备营营长田艳博带领官兵在烈日下50多度的沙滩上摸爬滚打,枪口上挂着水壶练习举枪,腿上绑着五公斤的沙袋进行沙滩武装越野,不顾珊瑚划伤进行海上格斗,这一切都是为了练就过硬的战术技能,磨炼官兵钢铁般的意志。
“西沙的兵是从大海的波涛中闯荡出来的,是在炎热的沙滩中煎熬出来的,是在严格的训练场上摔打出来的,是在恶劣的环境中磨砺出来的。”有位将军看过西沙官兵训练后如是评价。
近年,西沙某水警区列装某新型护卫舰,海上维权的实力和科技含量在提升。
刘志平曾是某大队首位博士舰长,年轻帅气学历高,现为西沙某水警区新型护卫舰实习舰长。2012年11月5日,刚刚调任新型护卫舰副舰长的他劳累过度,突发阑尾炎住院治疗。住院第五天,得知军舰要紧急赴西沙执行任务,他当即翻下病床,带着未痊愈的身体赶赴一线。当别人问他为何这样折腾自己时,他说:“是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在全体官兵的努力下,新型护卫舰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如今已成为维护我南海主权的利剑。
寸土不丢,寸海不让。官兵们夙兴夜寐,磨砺“善谋打仗,能打胜仗”的素质本领,时刻准备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向来犯之敌亮剑。
那岛,那人,那犬
“来,帮我和‘黑虎’拍张合影!”
在西沙琛航岛,一只名叫“黑虎”的军犬引起了采访团记者们的极大兴趣。这是一只德国黑背犬,体型健硕,训练有素。在守岛战士指挥下,“黑虎”友好地配合着热情的合影者。
“这些军犬是有编制的,是正式的‘战士’。”“它们的伙食标准比人还高。”随行的西沙某水警区军官介绍说。
据悉,早年西沙岛上屡有外军“蛙人”偷偷潜入岛上,获取情报搞破坏。守岛部队人手有限,对行踪诡秘的“蛙人”防不胜防。为此引入了军犬,依靠军犬灵敏的听觉和嗅觉及时发现敌情。
如今,岛上有了比军犬更好用的先进监控设施,但军犬依然不可或缺,每天伴随官兵一起巡逻海岸线。
除了军犬,记者在琛航岛还看到了多只小狗,这些狗大多没有名贵血统,就是农村常见的土狗。
苦不怕,累不怕,就怕寡闷。“长期在岛上生活,会患上‘小岛综合症’”。永兴岛守备队某连士兵刘英奇说,岛上待久了,人易变得少言、孤僻,不适应岛外生活。
岛上这些狗多是官兵们为了排遣寂寞,在休假时带上岛的。
“寂寞无聊的时候,我就会逗逗小狗。”永兴岛上23岁战士宋天雄告诉记者。
小狗们每天陪着战士们一起生活、训练和巡逻。岛上地小人少,且都是穿着迷彩服军人,小狗们习惯把穿迷彩服的人视为“亲人”。岛上的狗不怎么爱叫,可能与很少见陌生人有关。
中建岛守备队队长李辉向记者讲述了岛上小狗的故事,听后令人唏嘘不已。
2013年11月,中建岛上战士喂养的一只母狗不久前刚生了6只小狗。超强台风“海燕”狂袭而来,飞沙走石、大雨倾盆。官兵们特意将母狗与它的小宝宝一起安顿在一座碉堡内以避暴风。不料台风带来的雨水实在太大,漫灌整个小岛,营房内积水深及大腿。
飓风过后,战士们发现母狗在碉堡附近的树林里到处窜走,不停地悲凄吼叫。大家这才注意到,母狗一家居住的碉堡遭遇水淹,6只小狗早已不知所踪。官兵们凄然落泪。
走在西沙,处处新奇,时时感动!
有人问:“天涯哨兵什么样?”
记者想说:祖国是天,他们是柱,他们用头顶擎起一片蓝天;敌人是刀,他们是盾,他们用身躯把13亿人挡在危险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