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东拓南联西接 昆明经开区奏响“二次创业”序曲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 2017年,在国家鼓励创业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两项重大战略部署中,昆明经开区先后获评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绿色园区,并且是云南首家和目前唯一一家。这意味着,昆明经开区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云南开发区的先进生产力代表。
作为云南开发区的“模范生”,昆明经开区接下来将会有一系列大动作。日前,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透露,为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结合正在开展的昆明市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调整和优化空间布局,按照产业功能、城市功能和生态功能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经开区将统筹空间格局和要素配置,实施“北上、东拓、南联、西接”战略,谋划“二次创业”。
按照“北上”的战略,清水片区接下来将成为经开区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重点、着力点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根据《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区(含官渡区阿拉街道、呈贡区洛羊街道)规划(2016-2030年》方案,清水片区中、南部地区将按照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整治改造关停矿山和废弃“五采区”,平整为可利用的建设用地,作为昆明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的主要建设片区;清水片区北部继续保留部分生物医药园区建设空间,并对原控规确定的相关生产型服务设施用地予以保留,打造片区北部公共服务中心,为经开区东北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支撑。经开区已计划于今年一季度启动清水片区6000多亩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工作。
与此同时,通过“东拓”“南联”“西接”,经开区与昆明主城、呈贡新区将形成紧密联系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东拓”就是以老石安路市政化改造提升为契机,开发整理公路沿线两侧的土地资源,释放增长潜力;“南联”即打通呈黄路、广福路东延线、林溪路等节点通道,实施王家营片区临违建筑的拆迁与改造提升,拆出产业发展空间,与市级行政中心、呈贡新区一体化发展;“西接”通过实施204号路、主城到呈贡新区快速路等路网工程,打通“断头路”,实现与主城区的畅通和直接对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加紧密地融入和服务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开放创新 接轨开发区3.0时代
——专访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
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
为何在此时提出“二次创业”?“北上、东拓、南联、西接”背后有哪些更深远的战略布局?为全面了解昆明经开区的发展新思路,本报记者专访了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
迈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进入新阶段,不可避讳地说,我们有劣势,但优势更足一些。经开区正是在正确把握发展阶段特征,正确评估战略优势和瓶颈制约基础上,谋划‘二次创业’的新思路。”
“为调整和优化空间布局,我们确定了‘北上、东拓、南联、西接’的发展新格局。坚持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立足居民生活、企业生产运营、政府管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高效配置资源的服务功能,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捷、高效、创新的感受度,建设智慧美丽的新城区。”
园区发展要靠实体经济
“我们要加快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围绕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大力发展智能型、创新型、开放型、服务型‘四型’经济,着力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昆明经开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成为昆明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主阵地。将强化‘园区智造’,强化‘园区服务’。例如,计划实施‘金融+’产业发展计划,对接实体企业有效需求,以服务中小企业为核心,加强证券、财务、租赁及股权投资等机构引进。”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昆明经开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牢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按照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在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和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实践中,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特征、新任务,放眼全局、务实苦干、创新发展,谋求新作为、展示新面貌。”
昆明经开区进入发展新阶段
记者: 近年来我们都看到,昆明经开区发展得很快。特别是2016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经开区成为昆明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出新的调整是不是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李河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指引新时期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思想。对此,我们也必须结合自身进行深入思考,对区情再认识,对开发区发展趋势再研判,以新理念为指导,认识新形势、树立新思维、体现新要求。
当前显现出的一些特征表明,昆明经开区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昆明经开区已经走过大规模开发、高速度增长阶段,开始步入深度调整期、平稳增长期、转型加速期的发展“新常态”,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责任都在发生变化,具有几个明显特征。
一是在经济速度方面,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阶段;二是在经济动力方面,正处在要素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关键阶段;三是在经济形态方面,正处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形态阶段向以“智造+服务”为主导的经济形态转换的关键阶段;四是在城市功能方面,正处在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基础开发阶段向全面增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五是在发展实力方面,正处在注重发展的硬实力阶段向更加注重发展软实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六是在区域空间方面,正处在开发建设重心集中在单一中心区域阶段向全域一体化转换的关键阶段;七是在运营模式方面,正处在“政策吸引”的阶段向“服务制胜”转换的关键阶段。
进入新阶段,不可避讳地说,我们有劣势,但优势更足一些。经开区正是在正确把握发展阶段特征,正确评估战略优势和瓶颈制约基础上,谋划“二次创业”的新思路。
“四个转变”全面接轨开发区3.0时代
记者: “二次创业”的新思路是怎样借力优势和破解制约的呢?
李河流: 经过25年的艰苦创业,经开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目前,在经开区注册的企业已达2.3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12家,世界500强分支机构和企业43家;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8亿元。注册企业数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云南省国家级开发区中均名列第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们的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建筑业产值、招商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昆明市下达的目标任务。这就是经开区优势最好的证明。
昆明经开区先后获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绿色园区,并且是云南首家和目前唯一一家。冯靖凯/摄
经开区也是目前云南省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园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空间区位方面,经开区处于昆明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三大经济板块连接点和核心区,新旧开发片区连接成块,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但是,从全局来看,与周边区域联系还不够紧密,尚未形成一体化开发态势,融合互动辐射力还不强,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的问题依然突出。这是我们当前的劣势之一。
为调整和优化空间布局,我们确定了“北上、东拓、南联、西接”的发展新格局。坚持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立足居民生活、企业生产运营、政府管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高效配置资源的服务功能,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捷、高效、创新的感受度,建设智慧美丽的新城区。
事实上,“北上、东拓、南联、西接”只是经开区“二次创业”新战略的构成部分之一。
记者: 接下来经开区还将有哪些大动作?
李河流: 回顾全国开发区3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企业聚集集中为主要特征的1.0时代,全面形成以产业集群集中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正加快进入以创新聚合集中为主要特征的3.0时代。
全面接轨开发区3.0时代,加快向以更加注重发展内涵性、整体性、功能性、质量性为总体特征的开放创新导向战略模式转变,全面增强战略竞争优势,是经开区接下来必须要走的路。
按照“北上”的战略,规划以生物医药为主要产业的清水片区,接下来将成为经开区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重点、着力点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冯靖凯/摄
因此,接下来经开区将会发生“四个转变”:发展目标会由过去相对注重基础设施开发、追求经济目标,转向追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整体目标;动力结构方面,由过去相对注重土地与资本、低端人力资源开发等传统要素驱动,转向追求创新与创意、高端人力资源开发等现代要素驱动;发展功能方面,由过去相对注重完善区内自身发展功能转向强化和体现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经济主战场、产业高地的综合创新和服务功能;竞争格局方面,由过去相对注重国内开发区竞争格局,转向确立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发开放区域重要节点的竞争格局。
在建设智慧美丽的新城区的基础上,在建设新兴产业引领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开放开发前沿区上做文章,不断增强在综合实力、产业特色、要素聚合、战略区位、创新平台、制度政策、开放先导等方面的优势,致力克服产业结构“偏重”、主体结构偏内、高级要素缺口、制度优势递减、辐射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较慢等方面的制约,从而谋求在更高平台上加速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对外输出昆明经开区的品牌
记者: 围绕建设新兴产业引领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开放开发前沿区,当前是否已明确一些具体的推进措施?
李河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我们要加快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围绕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大力发展智能型、创新型、开放型、服务型“四型”经济,着力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昆明经开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成为昆明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主阵地。将强化“园区智造”,强化“园区服务”。例如,计划实施“金融+”产业发展计划,对接实体企业有效需求,以服务中小企业为核心,加强证券、财务、租赁及股权投资等机构引进。
围绕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昆明经开区大力发展智能型、创新型、开放型、服务型“四型”经济。冯靖凯/摄
以提升创新主体及资源要素集聚交汇功能为导向,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探索具有昆明特色、经开特点的创新驱动路径与模式,加快形成创新资本、创新人才、创新团队集聚态势,成为昆明国际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重要集聚地。我们已在研究制定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建立相应引进基金,相关补贴和待遇会从聚焦个人向聚焦团队转变,争取引入若干个性化、专业化的科技创新团队。引入“猎头”公司和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等各类专业机构,为人才创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支持。探索成立昆明经开区人才基地建设发展中心,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进一步提升引才聚才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依托昆明综合保税区经开区片区、王家营铁路口岸等现有资源,建设国际陆港,打造无缝衔接、外达内畅、陆铁海互联的国际交通枢纽,构筑开放新门户。
对外合作方面,建设昆明经开区国际产业园区和省内共建园区,全面输出昆明经开区的品牌、产业和管理模式。冯靖凯/摄
对外开放合作方面,经开区还有多年与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临沧边合区、迪庆经开区、大理经开区等省内开发区合作的基础和经验,将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示范区,推动建设昆明经开区国际产业园区和省内共建园区,可全面输出昆明经开区的品牌、产业和管理模式,推动区内企业“打包走出去”,实现资金、技术、产品、服务和文化交流走出去,提高昆明经开区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有力支撑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
这些是我们已经在做和已明确要做的事。作为昆明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产业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昆明经开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牢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按照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在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和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实践中,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特征、新任务,放眼全局、务实苦干、创新发展,谋求新作为、展示新面貌。
编辑:钱嘉榀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