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寻九关十八铺 重走南方丝绸路
沙桥镇古铺台上抽烟锅的男人
靠在国道边的地名碑
天申堂古驿道的马蹄印有的深达15厘米
楚大高速路旁的老鹰嘴曾是迤西古道地势险要之地
英武关村墙壁上的古道壁画
天申堂古驿道
九关十八铺是哪些?
从昆明黑林铺(第一铺)和碧鸡关(第一关)出发,一路向西依次为:
读书铺(第二铺)
简介:读书铺的由来据说是一个财主带孩子去昆明拜师,途经读书铺时,孩子不小心睡着了,怎么叫也叫不醒,最后有人告诉财主将孩子放到“醒石”上,孩子醒来后从此发奋读书,并考取了功名,于是便有了读书铺这个名字。
草铺(第三铺)
老鸦关(第二关)
简介:旧时有兵匪强盗打劫,争斗中常有人死于非命,乌鸦争食竞鸣,噪声远传数里,故取名老鸦关。
炼象关(第三关)
简介:旧时禄丰境内曾以黑井、琅井、元永井、中心井等多处盐井支撑着云南七成以上税收,这些盐中的大部分要从炼象关转运各地。
白酒铺(第四铺)
简介:据说这里的水酒曾名噪一时。
炼石铺(第五铺)
简介:旧时盛产铜矿。
河西铺(第六铺)
简介:由于星宿江是南北流向,河西铺建在星宿江的西北,故名河西铺。
南平关(第四关)
兰谷铺(第七铺)
响水关(第五关)
新铺(第八铺)
简介:由来很简单,以前左右都有一个铺,后来在中间又建了一个铺,就叫做新铺。
舍资铺(第九铺)
简介:九关十八铺中规模最大的铺,舍资铺在滇缅公路通车后废弃,后为舍资镇,再后来与一平浪镇合并。
勒马关(第六关)
赵普关(第七关)
黑苴铺(第十铺)
简介:黑苴铺原名蛇黑苴,因旧时常有蟒蛇出入而得名。
蒙七铺(第十一铺)
回蹬关(第八关)
简介:回蹬关建于明洪武十六年,设流官巡检1员,土官巡检1员,有士兵150名,弓兵14名,清咸丰时,因战争毁关。
石涧铺(第十二铺)
马石铺(第十三铺)
州前铺(第十四铺)
简介:明朝至1954年以前,南华县叫镇南州,设在镇南州前面的铺就叫做州前铺。
水盘铺(第十五铺)
简介:铺前水系环绕,形状如圆盘。
双树铺(第十六铺)
简介:两棵大树是当时的地标。
苴力铺(第十七铺)
简介:是彝族话的直译,意思是出火草的地方,火草是一种可以用来织布的植物。
英武关(第九关)
天申堂铺(第十八铺)
名词解释
“关”
负责盘查往来人员,须有通关凭文才能放行,关同时还兼具“守关阻敌”的职能。“关”的级别相对较高,一般都有关兵百余人,关田几百亩。
“铺”
功能更像是“五百里加急”的一个驿站,除了传递公文信件外,还兼具过往公职人员的食宿与安全,如果在哪个地方出险,地方官员将面临革职问罪的风险。
迤西古道,古代版“昆大高速路”
千载岁月,历史印记今安在?
云南古代的陆路交通,最晚在战国末期就已形成了沟通四川、云南、缅甸和印度的国际交通体系,即后来史学家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昆明至大理云南驿这段古道被称为“迤西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之一。
迤西古道在明清两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沿途设有九关十八铺(站),成为云南古代交通的大动脉。有趣的是,时至今日无论滇缅公路、320国道、楚大高速抑或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均不例外地沿着当时的迤西古道走向修建,这折射出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智慧。
铺台依旧笑春风
过马石铺后进入南华境内,经过州前铺、水盘铺,之后来到沙桥镇。旧时从沙桥至天申堂约20公里的路段上,一度驿、关、堡、铺、哨林立密布,英武关、苴力铺更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关隘。从南华沙桥镇一路向西,继续探寻九关十八铺,沙桥镇曾经是迤西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彼时马帮的说法是,沙桥打下尖(吃个饭),苴力铺歇下气。
现今的沙桥镇已鲜有丝绸古道的印迹,原先穿镇而过的青石路也覆盖在了水泥路之下,偶尔能见到一两幢斑驳陆离的老宅门前仍保留了一些古老的铺台,这是售卖商品给过路的马帮的地方,高约半米,木头做成。但仔细看就会发现,除表面是木板外,铺台的3面均抹上了水泥。
中午时分,中年男人解了胸前的衣扣,坐在铺台上抽烟斗,烟斗足有半米长。他眼神深邃,望向远方,只见烟雾氤氲,好似将人带回那个铃儿声响马帮来的传奇时光。要是套上羊皮披肩,时光再倒流个70年,眼前的他就是一个运筹帷幄的马锅头。
天子庙古韵不再
沙桥镇之后是双树铺,来到陆家村旧时天子庙所在地。天子庙是迤西古道上一个有故事的地标。相传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出逃缅甸被逮押回国时,曾于该地露宿一夜,后人为纪念永历帝就在七里坡旁修一庙宇取名为“天子庙”。
一条狭窄的水泥路将油菜花田分成两半,不远处植被茂密的山头就是天子庙的所在地。
沿土路蜿蜒而上来到庙门前,左右各立一石狮。整座寺庙为一进两院,供奉着财神、白马将军等。上午9时许这里空无一人,香烛燃过的痕迹清晰可见,看得出平常亦有村民看护。
曾经的天子庙早已消失,原址建起来的这座新庙砖混结构明显,感觉不到任何古韵,然而从寺内十里八乡朝拜者留下的祈愿的字迹不难发现,这里依然香火甚旺。
从天子庙悻悻离开,一个年轻女子背着一捆足有五六十公斤的柴火,从山上下来。她有些气喘地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天子庙旧址,现在村民已经筹得5万元,计划对寺庙进行修整。
大佛寺踪迹难寻
离开天子庙,沿320国道大约行进三公里便来到了大佛寺旧址,大佛寺曾是迤西古道上的重要地标。
将车子停在路边,沿陡坡而下,眼前出现一块玉米田,随行的南华县文管所所长陆志坚略悲观地说,大佛寺应该就在这附近,1938年没修滇缅公路前还一直存在,现在已看不见任何遗迹。
“从大佛寺开始,山路将变得越加崎岖,处于一段较长爬坡状态。因此这里也是一个重要的休息地。”陆志坚说:“过去马帮走迤西古道,途中要是错过了沙桥镇,便会在这里住宿,同时拜一拜寺里的大佛。”
大佛寺的具体位置如今已较难考证。记者离开时被一幢破败但风格独特的老宅吸引,这幢三重檐建筑共有3层,在旁边一间破败的耳房,记者还看到了一个铺台。
陆志坚结合史料以及实地走访后得出的结论是,眼前这幢建筑逾百年,民国时期依然具有马店功能,而大佛寺的具体位置也就在附近。
苴力铺前垂柳篇
离开大佛寺,继续沿古道西行约五公里,来到了苴力铺。
苴力铺曾是迤西古道上马帮休息的重要节点,往往到此便要喝个茶、歇歇脚。此外,苴力铺还因杨升庵在这里写出了折柳篇而声名鹊起。
明翰林杨升庵因“议大礼”事件被嘉靖皇帝贬谪流放云南保山,途经南华苴力铺,看到河边孤零零的一株垂柳,触景生情,写下了传世之作《垂柳篇》。
刻有“苴力铺”三个字的石碑歪靠在国道边,旁边还堆杂着玉米秆,若非专人指点,很容易错过这个丝绸古道上的重要节点。
苴力铺村现今只有两个标志依稀能彰显出当年丝绸古道上的重要地位,一是长约200米的一段路面,尽管已改造成了水泥路,但中间的引马石依然保留着古道青石;另一标志是村子墙壁上的“杨升庵折柳图”壁画。
较遗憾的是,就在不久前还存在的一间曾作为马店使用过的老宅已被拆除。
英武关难言 “英武”
苴力铺过后就是九关十八铺的最后一关——英武关。彼时的英武关地势险要,关卡设在山箐中,只要大门关闭,任何人都无法通过。
英武关村被楚大高速一分为二,英武关的具体位置已无从考证。在英武关村民小组驻地,依稀诉说着古道印迹的是一个架设在两栋房子之间用繁体字写着“南华英武关”的牌子以及墙壁上的《英武关古驿道》壁画。
过英武关沿320国道继续西行,来到九关十八铺最后一铺“天申堂铺”,天申堂现在是一个村委会,从这里继续西行就是整条迤西古道的终点——大理云南驿。
最后的古道印迹
天申堂村70岁的王发金老人告诉记者,天申堂以前是叫天神潭,说的是昆明一个和尚护送一尊佛像去往鸡足山,途中来到现今的天申堂歇脚,突降大雨,不料佛像被小偷拿走,但和尚却不知晓,认为佛像掉进了一个深潭,于是便有了“天神潭”这个名字。
时至今日,天申堂保留着南华最完好的一段丝绸古道,部分学者认为,这段古道就是2000多年前秦人修建的五尺道。
据南华县文联主席李天永介绍,《汉书·西南夷传》曰:“秦时,使常额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括地志》云:“五尺道在朗州”。李天永说:“朗州即现在的大理祥云,由此可见,当时秦代五尺道就已通达大理云南驿附近,而且天申堂这段古道的形制也与五尺道相当,例如中间那条深槽民间称为引马石,有的深达15厘米,很难想像,没有千余年历史能够成就这样的马蹄印迹。”
最后一铺天申堂
最后,记者来到九关十八铺最后一铺——天申堂。顺山路迂回而上,眼前的灰土乱石丝毫不会让人有任何千年古道的联想。
然而当记者爬至顶部,再向前看的时候,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条伸向远方、形制规整、泛着光泽的青石古道,它就像突然长出来一般,充满着视觉震撼。
古道的青石显然要比记者此前见到过的要来得大,马蹄印随处可见,用脚步大致测量古道的宽度,约为1.5至2.5米之间。古道中间的部分是引马石,专供马走的地方,兼具泄洪作用。陆所长用尺子测量一处较深的凹槽,深度达15厘米。
天申堂古驿道是现今南华保存最完好的南方丝绸古道遗迹,长约300米。
不止九关十八铺
禄丰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应聪说,民间虽然有“九关十八铺”的说法,但据史料记载,从昆明至大理云南驿的这段古道实际不止九关十八铺。目前禄丰境内保留了大约88公里的古道遗迹,已全部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楼、古桥、古道、古寺、古牌坊等历史遗迹将为学界研究南方古丝绸之路提供广阔空间,同时对这些遗迹的发掘与保护将为游客呈上一道文化旅游盛宴。
楚雄文化历史研究学者饶云华认为,九关十八铺肯定是存在的,而且当时不多不少,就刚好是九关十八铺,但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或增或减,也就不止九关十八铺了。
迤西古道虽然失去了往昔的功能,却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古道上发生的故事足以承载一部恢弘的历史大剧。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南方丝绸之路更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亟待发掘保护。(记者 秦明豫 摄影报道)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