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人与野生动物矛盾冲突
西双版纳州人与野生动物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亚洲象。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和保护力度的加大,西双版纳野象种群及数量在不断增加。由于野象生活区域周边农业用地不断扩展,导致森林锐减,亚洲象的栖息地也大幅度缩减,人与象争夺共同生存空间的战争时有发生。多年来,西双版纳州加大了天然林、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工程的建设力度,全民动员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缓解了人象矛盾。
(一)开展多形式的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全民保护亚洲象意识
把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现状、公众如何参与保护亚洲象及时通过卫星传播到千家万户。并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公益事业,保护野生亚洲象,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
(二)实施4185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2015年,全州的保护区和保护小区面积达到585万亩以上,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0%以上。通过“4185”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着力构筑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以州级自然保护区为骨干,以县市级自然保护区为网络,以自然保护小区为延伸的自然保护体系,不断加强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从而使西双版纳州真正成为亚洲象栖息地的乐园。
(三)启动监测网络 全面了解亚洲象
在云南省林业厅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合作下,西双版纳亚洲象监测网络于2005年5月全面启动。监测网络采用参与式管理模式,大量吸收当地村民参与科研活动,通过统一的培训,使村民不仅认识到保护亚洲象的重要性,更能自觉地加入到保护亚洲象的行列中来。
(四)探索实践相关保护工程 减少亚洲象的伤害及损失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作为中国亚洲象的主要保护与管理部门,为缓解人象冲突,科研人员常年到保护区及周边村寨,开展调研研究,在遭受象灾严重的村寨实施架设电围栏、修建防象沟、防象壁、尝试建立亚洲象食物园等方法来阻止野象对农作物的糟蹋,并为野象提供充足的食源。通过工程的实施,有效减少了亚洲象等野生动物对周边村民生产生活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内人象冲突和矛盾。
(五)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
2009年11月11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下,积极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中心支公司签订了《西双版纳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服务协议,在全球率先实施了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2010年率先在西双版纳州试点开展野生亚洲象公众责任险,2011年扩展为在全州实施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至2014年共投保4175万元,累计赔偿金额近5000余万元。村民从保险中得到的补偿逐年增加,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强。
(六)建立相关社团组织 保护亚洲象及其栖息地
为更好地保护亚洲象,西双版纳州成立了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协会和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基金会,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社会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使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亚洲象等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以改善。
信息来源(单位名称):西双版纳州林业局 | 作者:杨南 | 栏目编辑:周雯 | 栏目审核:武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