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农民人均纯收入3年增长72% 基诺族已整体脱贫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上官艳君 23日,记者在云南省“向贫困宣战 建幸福家园” 西双版纳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双版纳州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1.36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9467人,减少63689人,贫困人口全省最少。其中,基诺族已于2005年实现整体脱贫,成为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 先实现整体脱贫的人口较少民族。
“西双版纳州地处云南边陲,是集边境、山区、民族‘三位一体’欠发达地区。”会上,据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柴娟介绍, 2011年以来,西双版纳全州各级各部门加大整合资金力度,汇聚各方力量,逐村突破,整乡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 效,全州贫困人口减少力度大,由2011年的11.36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49467人,减少63689人,贫困人口全省最少。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西双版纳州210个贫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233条70公里,贫困村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65%;自来水管入 户14000户,贫困村自来水入户率达66%,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605户,2620人,完成农村危房安居工程建设任务1890户,惠及7846 人,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率达70%,在扶贫重点乡镇、重点村寨实施了水、电、路、房等基础建设项目,着力解决贫困乡村行路难、吃 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和住房难的问题。
此外,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林果业和畜牧业,贫困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11年至2014年,西双版纳州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7.5%降 到7.45%,居全省第三位;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末的5327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9155元,增长72 %,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会上,柴娟从5个方面介绍了西双版纳州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通过规划和综合治理,西双版纳州贫困地区行政村通达率由54% 提高到80%,自然村通路率由70%提高到82%;全州水利化程度达51%。新增耕地4.5万亩,新改造中低产田地40万亩;贫困地区通电、 通电话、通电视率从90%提高到95%以上,通互联网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实现了行政村和边境一线自然村村村有卫生室、有活动场 所。
“通过产业扶持,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使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稳定的收 入来源。”柴娟介绍,通过帮助贫困群众重点发展橡胶、茶叶、石斛、澳洲坚果、热带水果等特色种植业,以及大力发展小耳猪、茶 花鸡、土著鱼等特色养殖业,使群众的收入稳步增加。
“在产业扶持上,我们还围绕全州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农民开展茶叶、甘蔗、橡胶、竹业、畜牧养殖等实用型农业产业化技术 技能培训。”西双版纳州扶贫办主任赵昱介绍,2011年至2014年,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培训7846人,为贫困人口增收提供 了持续动力。
除此之外,通过相互配合,使基诺族、布朗族、布朗族克木人的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一次新的跨越。基诺族于2005年 实现整体脱贫,成为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成功典范,布朗族聚居地区发展的速度 快于全州平均速度,布朗族克木人整体状况达到当地中上发展水平。
“截至2014年底,全州还有6个贫困乡镇、46个贫困村、49467贫困人口,扶贫开发仍然面临巨大困难。”柴娟表示,下一步,西双版 纳州将突出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2大战略,统筹素质提升、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的3个层次脱贫路径,采取扶贫“大会战”和结对帮扶 、集团帮扶等新模式,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实现道路成网、产业连片、区域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公益事业共同发展,促进区 域整体脱贫,确保推进一片成功一片;通过产业培育,加快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让每个贫困乡有支柱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 增收项目。另外,还将在素质教育培训、安居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集中攻坚,做到水 、电、路、能源、住房、信息、素质提高、产业发展8个扶持到村到户,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确保到2017年 勐腊县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摘帽,到2020年全州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