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
本报讯(记者 张红梅) 近日,大理州出台《关于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围绕洱海保护治理和打造世界一流“洱海绿色食品牌”的总体目标,在洱海流域耕地内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绿色生态种植,推动洱海保护与农业绿色的协调发展。
该三年行动计划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旨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消纳”的治理思路,我州将在洱海流域实施“三禁四推”,即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建立商品有机肥使用奖补机制,大力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调整种植布局,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鼓励流域内大蒜种植向流域外转移发展;推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打造“洱海”牌生态稻米和“稻田鱼”系列产品。将加快构建集截、蓄、净、用、排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末端拦截消纳体系,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拦截;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构建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减少农田灌溉尾水入湖。到2020年,实现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大幅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运行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我州将制定完善洱海流域水稻、玉米、蚕豆、大麦、莴笋、辣椒、蓝莓、果梅、油菜、加工型玫瑰和紫花苜蓿等12种主要农作物生态种植技术规程,并建立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补偿机制,对洱海流域从事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含分散种植的农户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成立的农民种植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农作物种植主体实行合同制管理,把农作物绿色生态化种植落实到农户、到田块。
与此同时,我州将以绿色粮油、绿色蔬菜、绿色水果、绿色中药材、绿色加工食用花卉、绿色生态渔业为重点,打响“洱海绿色食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下关沱茶、欧亚牛奶、来思尔酸奶、蝶泉乳业、洱宝话梅、玉食优质米、尚龙象牙软香米、古生牌粮油等企业品牌;以汇源现代农业核桃综合产业园、多利有机农业产业园、大理荣江国家级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和大理市银桥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创建5个以上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科研+种养+加工+销售+流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培育本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业“小巨人”;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为重点,优选一批连片规模达200亩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水稻+”、绿色有机蔬菜、果草间作制绿色水果、紫丹参等药食两用中药材和加工食用花卉规模化绿色种植。到2020年,努力把洱海流域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和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