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蛙人:神秘莫测的水下世界 危险重重的应急救援

16.09.2017  12:00

    前段时间,因为长期雨水天气,黑龙潭公园积水难退,危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龙宫”。最终“蛙人”潜入潭底清障,水患得以解除。

    在很多人看来,“蛙人”这个职业充满神秘色彩。晚报记者探访发现,此次参与黑龙潭清障的“蛙人”来自一支民间专业潜水团队,他们有着双重身份:平时是潜水教练,出现应急事件则参与抢险救援。城市中一些水下抢险作业、水利工程检修,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决战黑龙潭

    40岁的马虎城是昆明潜乐潜水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此次黑龙潭清障任务的主力。这个拥有22年潜龄的资深潜水员参与过各类应急抢险作业,在他看来,此次行动难度较大,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

    经过和园方沟通,他们了解到大致情况:黑龙潭水下有一段排水管道,为防止水位过低,这些排水口一般处于封堵状态,此次水患的根源就在于水下管道堵塞。“蛙人”们的任务,就是取出管道的封堵物,将园方准备的活塞植入管道,以起到灵活调整蓄水量的目的。

    “经过我们勘察,水下的环境要比预想的复杂得多!”马虎城说,水下管道有两根,离底部1.2米,离水面2~3米。被堵塞的管道有漏洞,手微微靠近就能感到强大吸力,稍有不慎,潜水员就会被吸入直径50厘米的管道中。

    7月29日清障当天,马虎城的团队共4人出动,由马虎城带着年轻同事海真下水,另外两名同事负责指挥和后勤工作。

    负责后勤的潜水员秦臻告诉记者,水下一旦需要帮助,潜水员会通过拉安全绳示意,此时陆地上的后勤人员就要设法把他们拉上来。

    “水下泥沙浓度高,伸手不见五指,连电筒光线都看不到。”马虎城说,找到水下排水管基本靠摸。尽管此前曾实地勘察,但真正执行起任务来,还是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

    “水下管道的堵塞物是圆形的花盆,中间裹着地毯之类的东西,我们原计划用绳子拴住花盆就马上撤退,依靠岸上的同事把花盆拉出来,实际上根本行不通!”马虎城说,花盆与管口衔接太紧,根本找不到地方拴绳子。

    他们只好放弃原方案,尝试用锤一点点敲碎花盆,边敲边清理碎片,还要拽住管道旁的铁线,以防堵塞物被吸入管口。由于管道内部有堵塞物,此前园方试图用于替换堵塞物的活塞式工具根本放不进去,只好放弃,等待园方进一步优化方案。

    最终,两根管道的堵塞物清除总共花了1个小时左右。

    清除堵塞物的次日,黑龙潭水位就下降了10多厘米。

    水下全能王

    在马虎城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水下清障只是众多水下作业之一。水下浇筑、电焊、爆破、封堵、拆卸、安装、水下救援、水库大坝封堵及拆卸、电站水下作业、水下录像、清淤、焊接、切割、堵漏、打捞等,马虎城都参与过。目前,接到业务最多的是来自自来水公司、水库、电站等部门的水下作业,有时也会接到政府部门的请求,参与一些应急救援行动。

    2014年8月,在鲁甸地震救援中,24岁的边防战士谢樵在营救受困群众时跳入堰塞湖,被落石击中头部失踪。马虎城参与谢樵遗体的搜寻,由于堰塞湖水流湍急、水下环境复杂,作为行动总指挥,下水前他曾制定了5套方案,8人分4组轮流下水。

    “潜水员在水下本来就没有方向感,不断被湍急的水流冲刷,搜寻难度非常大,无异于大海捞针。还要随时当心被有可能坠落的滚石击中。”搜寻多日无果之后,马虎城推测,遗体已被埋在泥沙下,于是决定启用最后一套方案:加快流速,将淤泥冲走,在出水口拦住遗体。

    救援人员把堰塞湖排水口挖深,连夜赶制铁栅栏,放在排水口。终于在第四天捞起谢樵的遗体。

    每次下水前,马虎城都会准备好应急方案,为的是不让一个兄弟出现意外。20多年来,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蛙人咋炼成

    马虎城有多重身份:平常是潜水教练,有应急救援任务时则作为技术类潜水员参与水下作业,同时还担任着云南抚仙湖水下古迹研究会常务理事、潜水事务长。

    马虎城告诉记者,通常潜水员分为休闲潜水员、技术类潜水员两种,每一种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目前民间技术类潜水员全省数量不超过20人,潜龄达10年以上的不超过5人。

    在马虎城看来,潜水员这个职业并非人人都适合,尤其是技术类潜水员,除了自身身体条件要过硬,还要能经得起长期高强度枯燥的训练,“通常10个学员,最终能坚持到最后的只有2个!

    27岁的海真是马虎城的徒弟,也是为数不多能同时具备休闲类和技术类潜水员资质的学员。2014年,学计算机出身的海真刚刚大学毕业,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潜水,从小喜欢游泳的他很快被吸引。

    “特别好奇,很想看看水下的世界是什么样!”就这样,海真决定加入潜水员这个行业。“头3个月的训练是最辛苦的,尤其是第一个月,每天除了学习理论,就是穿上蛙鞋在水面上‘打脚蹼’,体力消耗特别大,动作一定要达到考核标准,才能进一步训练。”海真告诉记者,和他一起学习的另外3名学员,其中2人中途退出。

    短短1年多的时间,海真先后通过“开放水域潜水员”“进阶开放水域潜水员”“紧急第一反应员”“救援潜水员”“潜水长”的国际统一考试。

    通过“潜水长”考试后,海真可以从事一些专业技术类的水下作业。“开始对于这类任务是抗拒的,毕竟习惯了休闲类潜水,非常享受水下的世界,而专业技术类的作业,不仅水下环境较为恶劣,能见度低,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海真说,跟随老师一起执行过几次任务之后,他开始习以为常,慢慢接受了此类任务。

    如今,马虎城的团队有12人,平均年龄26~27岁,年纪最小的21岁。“潜水对年龄有一定限制,超过45岁,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会上升,潜水危险性会增大。”马虎城说,对深爱的潜水事业,他充满着无限留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会选择一直做下去。(春城晚报 记者期俊军)

编辑:昝娟娟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