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小巷里的百年老笔庄
“水盆、干作、整笔、清笔、刻字5大工序,108道小工序一道都不能少。”做了近70年的毛笔,桂大妈依然耳聪目明。 苏颖/摄
桂大妈做的每支笔,笔尖要做到“尖、齐、圆、健”才算是圆满。 苏颖/摄
白底黑字的布面招牌迎风舞动,由于经年累月冲刷稍显陈旧。 苏颖/摄
按桂大妈的标准,最小的儿子还只是个学徒。 苏颖/摄
老笔庄里现在还在用算盘算账 苏颖/摄
与大观商业城相隔不过几十米,百余米长的西安马路,算是这密林闹市中的静谧之所。张学成毛笔庄,就在这条路的11号。
85岁的桂焕兰老人,就这样静静地守着10平方米的门脸房,或是拿出小刀熟稔地修整笔头,或是拿出笔来信手写下几个字。别小看这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她可是昆明最后一位能完成手制毛笔全道工序的制笔人。
“张学成毛笔庄者,创自清光绪、宣统年间,属南派赣系,与吴兴‘湖笔’同一祖源。自曾祖开基,绵延至今,几近百年。”张学成毛笔庄的博客上,记录了这段承载百年的历史,而桂焕兰的丈夫张民杰,是笔庄庄主张学成的曾孙。
17岁随丈夫从江西来到昆明的那一年起,桂大妈便与制作毛笔结下了不解之缘,好似这一生就是为毛笔而生。由于是纯手工制作,靠着大儿子和小儿子帮忙,张学成毛笔庄1个月最多只能做出三四百支笔,这自然不能与批量生产的现代化流水线相比,然而张学成毛笔庄的价格却很是亲民,一般的小楷笔便宜的二三十元就能买到,贵的也不过百元。
对于自家的笔,桂焕兰老人十分有信心。她说,同等价位的笔,张学成毛笔庄的一定是最好的。经历过毛笔盛世,也经历过惨淡经营,尽管现在用毛笔写字的人少了,但张学成毛笔庄的生意还算可以。用桂焕兰老人的话讲,虽不能大富大贵,普普通通过日子足够了。
“四儿二女,只有大儿子和小儿子入了行,孙子辈的没人愿意学。”说起这门手艺的未来传承,桂焕兰老人面露忧色,她说,孩子们不愿意学,她也不会强求,然而传承了上百年的技艺失传也是她所不愿意看到的。除此之外,老人还在发愁另一件事:“从正义路搬到武成路,再从大观街搬到儿童村2楼,在西安马路也不过10多年,而这里也面临拆迁,何时才能找到一个永久的栖居之所啊?”说话间,不断有顾客和大学生慕名而来,每一波人进店,桂焕兰老人就把她的忧心事重复一遍,嘱咐大家帮她留意,希望找个能长期居留的店址。(春城晚报 记者宋金艳)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