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管部门9日通报 蓝藻暴发天数逐年下降

10.07.2015  23:11

绿油漆敷在滇池上、水边现死鱼。”近日,国内多家媒体、网络报道了“昆明滇池蓝藻暴发,水面绿如漆”,称滇池蓝藻大量繁殖,湖面如绿油漆一般。对此,昆明市滇池管理局9日召开通报会,对滇池蓝藻水华情况及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回应了网络热点。据了解,截至前天,今年滇池外海北部沿岸已发生中度蓝藻水华9天,其中重度蓝藻水华4天,与往年同期相比并未明显增加。针对近期蓝藻水华情况,目前已开展8项滇池蓝藻治理及应急措施,其中4艘除藻船每天抽排的富藻水达3万多方,加上人工围捕和其他设备,每天处理富藻水达到4.6万方。

现场走访

异味多集中在蓝藻处理船附近

昨天,记者实地走访滇池索道水域,能明显看到绿色呈带状的蓝藻漂浮在水面,尤其是靠近岸边的湖水黏稠蓝藻较多。4艘除藻船分布在近岸区域工作,“每艘船每小时能处理350方蓝藻,现在都是24小时作业。”现场施工的昆明滇投公司龙门村藻水分离站工作人员张文建指着除藻船告诉记者,每艘船有5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抽藻水、管理船上蓄水池、控制压缩机,把压缩挤水后的干藻搬送到运输船上,此外人工围捕的工人实行三班倒作业。

离开作业船只后,异味渐渐地减轻了。“传到岸边的臭味可能大多数来自于除藻船和运输船,因为压缩挤干水又放到运输船后,可能因日照发酵。”张文建表示,网友们所指的“浓烈臭味”可能源于此。

水质监测

牛栏江补水后近岸透明度达1米

昆明市滇管局滇池生态研究所工程师何峰记得,2005年滇池首次重度蓝藻水华发生在3月,而今年到6月才出现首次蓝藻水华,这说明多年来的滇池治理有一定成效。

尤其是牛栏江补水以后,水质有了很大提升。”据监测,今年5月1日起,牛栏江水进入草海进行补水置换后,水质到营养状态已降低14.9%,富营养化也已从重度降低到中度。”何峰表示,今年重度蓝藻水华发生以后,他专门就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水质的改观进行监测,在6月19日首次蓝藻水华之前,近岸透明度达到1米深,就是在重度蓝藻水华期间,盘龙江入湖口附近开船一百米左右,透明度有30~40厘米,且水华面积比以往缩小了很多。这说明牛栏江补水在蓝藻水华的分布面积、暴发强度和暴发时间等方面都有改善。

专家建议

蓝藻可作为原料进行加工

何峰表示,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目前昆明处理蓝藻的做法是作为垃圾填埋。不过研究认为,蓝藻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的原料之一、加入沼气或者提取藻蓝蛋白制作化妆品。因此,建议今后的蓝藻处理也可以采取更多的方法,可以走应用开发路线、或者作为原料出售给有加工实力的企业。

焦点问题

治滇多年为何仍有蓝藻?

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未明显改变

在所有自然水域中都存在蓝藻,但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一定区域聚集、达到一定数量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这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房晟忠称,影响蓝藻水华的因素包括湖泊水体营养状况、水生生态系统状况、水温及气象条件等,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去年同期持平,部分指标略有下降,而滇池外海的平均水温比往年同期高出约1℃,日照时间增加170.6小时,因此滇池水域已进入蓝藻水华发生的高峰期。

最近蓝藻的整体情况如何?

约在1平方公里水域零散富集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王丽华解释,依据藻情监测,2015年度滇池蓝藻治理及应急工程蓝藻清除工作已于4月启动。针对今年的蓝藻情况,本周滇池北部沿岸局部水域(约1平方公里),蓝藻呈现零散富集,未出现大规模富集。

前些年草海蓝藻较少,今年却发生了蓝藻水华,是不是水质越来越差了?”对此,王丽华说,从严重污染恢复成清水状态,大致分5个阶段,依次是黑臭阶段、藻型浊水稳态、藻-草共存阶段、草-藻共存阶段,最后是清水阶段。“前些年,草海水质处于黑臭阶段,蓝藻很难生存,因此看不到蓝藻水华是正常的。现在草海水质逐渐变为藻型浊水稳态,藻类物质已经能生长,恰恰说明水质有所好转。

采取哪些手段控制蓝藻?

除了应急措施还需生态修复

王丽华介绍,针对今年的滇池蓝藻水华情况,主要采取了将龙门藻水分离站及所有移动除藻船运行时间由每天8小时延长至每天12小时,如遇重度富集,将全天作业;集中调度现有除藻设备,外海北部索道沿线布置除藻船4套,除藻平台6套,重点加强滇池北岸沿线蓝藻收集处置能力;抢修龙门村水体置换通道等8项应急措施。

尽管采取了这些应急措施,但面对庞大的蓝藻数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滇池生态研究所副所长韩亚平表示,目前采取的应急措施能避免蓝藻造成更大的危害,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蓝藻问题,还需要恢复生物多样性,“以草为主的生态修复是下一步滇池治理的必经之路。”(记者李超)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昆明市 发布人: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