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家园建设美了村庄富了村民
蒙自从2013年5月开始实施的“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以来,按照“一年出示范,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八年新面貌”的原则,以“一个中心、五个示范”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点”的方式,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资金保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手笔地推进全市“美丽家园”建设,两年多来,市财政共兑付农户资金1.65亿元,投入公共建设资金1.5亿元,共发放“美丽家园”建设贷款4.4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0亿元,极大地改造提升了农村危旧房,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样板村。
村庄美了绿了净了
截止目前,全市“美丽家园”建设共做特民居10371户,做美村庄56个,做优集镇2个,全市标准化乡级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中学、村级幼儿园、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得到改善。
在美丽家园建设中,蒙自始终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坚持道路到哪里,绿化就到哪里,项目到哪里,绿化就到哪里,工程到哪里,绿化就到哪里的原则,把水景和绿化作为重要工程来打造,做好村庄水体建设,同时把排水系统的改造作为美丽家园项目重点推进,两年来,全市用于村庄绿化投入资金达1700多万元。在文澜镇南山屯村、雨过铺镇他乍口村、草坝镇依三则村和马街哨、鸣鹫镇杨梅坝村、西北勒村分别新建了生态景观湖,在美了村庄的同时,也让村庄绿了起来。
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按照“可行性、操作性、实用性”的规划思路来规划村庄环卫设施。将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进行合理布局。投资3000多万元在11个乡镇规划建设了9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和6座垃圾中转池,实现1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垃圾中转站(池),1个自然村至少建1个垃圾收集点,有效减少垃圾运输中的二次污染,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新模式。各乡镇投入了大量资金,采购了大量的移动垃圾箱,建造了许多的垃圾处理设施,组建了农村环卫队伍,建立了常态化保洁机制,并组织开展“最美庭院”的评比,农村群众卫生习惯和观念有了较大转变。争取移民项目资金,在雨过铺镇永宁村建起第一个村级集贸市场,退路进市,改善了环境卫生,方便了村民生活。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让农村干净了。
丰富了文化提升了文明
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注重把民族文化作为提升“美丽家园”的软实力来抓,在提炼民族元素和打造提升特色上作文章。在雨过铺镇永宁村新建了云南省第一个彝族花灯传习馆,新安所镇大沙地村新建了蒙自第一个壮族传习馆,老寨乡白马亭村新建了蒙自第一个苗族传习馆。通过墙体画来展现民族文化,在新安所镇大沙地村的大幅叙事性墙体文化展现壮族风俗,雨过铺镇永宁村的小幅墙体图画展现彝族图腾。建筑风格设计展现民族文化。草坝镇马街哨村就地取材以石头为主要原料,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彝族石头寨;雨过铺永宁村609户农户统一建成白墙青瓦的古清式建筑,打造了集民族文化、休闲度假、歌舞表演为一体的彝族特色旅游村。
在美丽家园建设中,特别注重乡风文明建设。通过推广“善行义举”和“晒村规·赛文明”活动,从德治和法治两方面,双管齐下、有的放失,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推动乡风文明的好转,从而实现真正的“以房促变”。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善行义举榜”活动。通过发现和推选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建立善行义举榜,广泛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让大家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建立乡村治理机制,开展“晒村规·赛文明”活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规范引领大家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农村群众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雨过铺镇永宁村把村规民约编成“三字经”晒在显眼的墙壁上,还编成花灯节目在群众中演出,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产业培植让村民富起来
在美丽家园建设中,积极引导群众树立“以房带产”的理念,因地制宜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雨过铺镇永宁村积极探索“合作股份”新举措,以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采取“群众自愿、政府搭台、企业引领”的方式,引导部分群众流转2000亩土地,引进3家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完成了400亩葡萄园和200亩养鸡场建设,使每户参与合作股份的农户每年均能获得产业分红。草坝镇通过依三则和木栖凤水库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优质稻、大棚甜椒、西红柿为主的特色农业。全村发展钢架大棚近1400棚,每亩大棚经济效益达2万至3万元,各种蔬菜远销20多个省市,产值达6000余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到2015年达1.3万余元,成为了以产业助推“美丽家园”建设的标杆。
(中国红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