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子不是你想采,想采就能采
说起菌子,云南野生菌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吃货们对菌子的喜爱程度自然不必多说。然而受高额经济利益的驱使,云南野生菌过度采集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品种甚至临近濒危。在这种情况下,《云南省野生菌资源保护办法》应运而生。但对于这部即将发布的全国首部《野生菌保护办法》,各方的看法并不一致。
云南出台全国首部《野生菌保护办法》
8月10日,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透露,即将发布的《云南省野生菌资源保护办法》(下称《办法》)对野生菌的的采收时间、方法以及监管等均进行了明确,以强化对野生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全国首部地方性野生菌保护规章。其中“保护措施”提出,重点保护野生菌名录由省级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采集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菌,应依法取得许可证,并规定了各类野生菌的采集时间。例如,块菌采集期为11月20日—次年3月30日,并提倡采用驯化动物协助采摘,禁止采集和收售不成熟块菌和掠夺式采挖。
专家:云南野生菌资源损毁严重 须注重“保育”
2000年以后,云南野生菌资源严重损毁的现象开始突出。一是采撷不分大小,童茹、幼菌过早被采撷,一株成菌可达400—500克的菌体在20—30克大小时就被采撷;二是采撷方法不当,把菌根连同近根土壤一齐挖出,造成菌群的大量损毁;三是违时采撷,如珍稀野生菌——松露,本应在每年11月下旬采撷,但8、9月就有货上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李玉建议:“如此丰富的菌类资源可以说是上天对云南的恩惠,但是野生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在云南的野生菌产业发展中,我们要对野生菌进行‘保育’——保护和扶育。首先,应该节制采摘。虽然野生菌年年都生长,但是为了保护,每隔几年应该设一个休采期;其次,应该像森林自然保护区一样,划分相应的菌类保护区,禁止农民采摘;最后,应加大对全民野生菌知识的推广,让农民也懂得如何保护这些稀有的野生菌资源。”
业界认为,《云南省野生菌资源保护办法》提出相应的保护与管理措施,规范人们的采集时间、方式和行为,以保持野生菌资源的再生能力,对于维护云南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野生贸易真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
农户:担忧办法出台后会影响收入
2014年,在云南野生菌主产区,农民人均野生菌收入超过1000元,最高的农户达到12万多元,主产区农户野生菌收入占家庭收入的30%至70%。采摘销售野生食用菌已成为了他们增收致富的来源之一。
“这个季节我们基本就是以找菌子为主,其他的农活干得相对少一些,捡菌子挣点钱生活能好一点。”村民张金玉如是说,“如果《野生菌保护办法》真的实施,我们这些捡野生菌为生的农民就等于少了一半的经济来源了。大山里的菌子,不是11月份才长出来,干嘛要规定11月到次年3月才能捡?因为每年6月下旬以后,充沛的雨量就会使得野生菌破土而出,野生菌几天不捡,就会腐烂,你不捡的话,多可惜啊!”
食客:长远看是好事 但菌子是否会因此涨价?
云南人对于菌子的喜爱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即使菌子的价格比肉贵几倍,更要冒着中毒的风险,也仍然愿意砸出重金一尝美味。昆明的赵小姐就是一位正宗的菌子爱好者,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去市场购买野生菌解馋。
在问及对《云南野生菌保护办法》的看法时,赵小姐说,“从长远看《野生菌保护办法》能实施肯定是好事,菌子也需要可持续发展嘛。但是实施以后肯定会影响菌子的产量啊,产量一少价格必然会水涨船高!《保护办法》能不能也规范一下菌子的价格呢?”
新闻君教你正确的采菌方法
首先,野生菌采集者绝不采摘三公分以下的童茸(松茸)和其它野生菌的童菇;经营者不收购童茸、童菇;餐饮业不用童茸、童菇,消费者不食用童茸、童菇;倡导自然生长的每丛(片)野生菌要留有1-2个成熟的蘑菇体(子实体)以保证繁殖体孢子的传播和繁育后代。
其次,采集野生伞菌类、干巴菌、珊瑚菌、虎掌菌等时只采集地上可食部分,改变连泥带土的采集方式,避免伤及地下菌丝,这样有利于野生菌地下部分的再次分化、育产蘑菇,提高自然产量。
第三、彻底改变7-8月份即已开始采集块菌的做法!块菌(松露)在云南在11月下旬才开始逐步成熟(切开内部呈现黑褐色大理石花纹是成熟的标志),在11月20日前绝不采挖不成熟的块菌(松露)。大力倡导与推广利用成熟母猪或经过特殊训练的块菌(松露)狗帮助块菌采集者寻找块菌的方法,提高块菌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避免盲目地乱采乱挖现象的发生,彻底改变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采集方法。
(部分内容来源于都市时报、中国日报、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