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平: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昭通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新华网云南频道11月23日电(邱丽芳)“在全国74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昭通就有58种,但目前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只有5.07%。‘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围绕‘一心二点三环三区五体六带’的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昭通的重要支柱产业。”昭通市委书记范华平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
旅游资源富集 产业贡献率仍待提升
范华平介绍,昭通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人文景观丰富多姿。在全国74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昭通就有58种,西部大峡谷温泉、大山包、豆沙关古镇、扎西会议纪念馆、小草坝、黄连河等已经成为省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重要目的地。
“昭通的大山、大水、大峡谷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南夷文化、巴蜀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威信、彝良、镇雄红色文化在省内外享有盛誉;昭通以山水、民族、民俗、气候、生态、文化等为主体的旅游度假产品,能够为不同消费人群提供差异化度假方式。”范华平说。
近日,“2015首届昭通大山包国际翼装飞行爱心世界杯”成功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40名运动员组成9支参赛队,进行“世界上最疯狂的极限运动”竞技,进行定点准度赛、直线竞速赛、飞行编队赛三项竞赛。近年来,昭通利用旅游节庆赛事扩大影响,举办以赏花、美食、果蔬采摘、户外运动等为主题的各种旅游节庆活动,鲁甸小寨樱桃、盐津豆沙美食、水富国际半程马拉松等一批节庆、赛事声誉鹊起。此外,昭通着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组建昭通旅游一卡通结算平台并开始运行。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昭通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景区内涵进一步丰富,旅游环境极大改善,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旅游安全进一步巩固,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与2010年相比,2014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从591万人次增至1800万人次,增长了3倍;旅游总收入从20.1亿元增至85亿元,增长了4.2倍;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1.9%增至5.07%,首次突破5%大关。
范华平认为,昭通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并不匹配。“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希望昭通旅游产业的占比能达到8%,争取达到10%,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构建综合交通网络 破解旅游发展瓶颈
采访中,范华平说的最多的是交通。“游客到昭通,交通不能成为制约因素,只有把交通的问题解决了,游客才能轻松、便捷地到各个景区,并在开心旅游之后平安回家。”
据介绍,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处,金沙江下游沿岸,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度地带;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为著名的“南丝绸之路”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此外,昭通还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连接交汇点,位于连接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四大省会城市的中心地带,潜在的旅游市场客源近2亿人。
“但是昭通目前仅有一条高速公路过境,总体来说,公路等级偏低。县与县、景区与景区的连接不够顺畅;机场容量小,风向原因导致的航班取消时有发生;几种交通方式之间还不能更好的做到无缝对接;旅游基础设施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原因都导致昭通旅游产业发展不够迅速。” 范华平说。
范华平介绍,未来几年,全市将完善以水麻、麻昭、昭会高速和八条二级公路为重点的干线公路,以内昆铁路和在建成贵铁路昭通段为重点的铁路,以昭通机场为依托的航空通道,构建综合交通网络。
此外,随着昭阳——大山包一级景观大道建成及都香高速、宜昭高速、昭泸高速、渝昆铁路、隆黄铁路和昭通机场迁建等项目的加快实施,昭通旅游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将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昭通已经完全具备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旅游产业大有可为、潜力巨大、前景可观。”谈及昭通旅游的前景,范华平显得信心满满。
立足旅游资源特点 构建产业发展大格局
“让游客知道昭通,愿意来昭通,来了之后觉得不虚此行,以后还想再来。”范华平说,未来昭通的旅游产业发展,将立足旅游资源特点,努力形成“一心二点三环三区五体六带”的“123356”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一心是重点打造昭阳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二点是快速打响大山包和西部大峡谷温泉两个旅游引爆点;三环是着力构建市内旅游核心环线(连接昭水高速、金沙江、牛栏江、大山包)、中国南丝绸之路精品环线(连接成都、昭通、昆明、保山、丽江、攀枝花、雅安等两省13州市)、四渡赤水红色旅游环线(连接昭通、宜宾、泸州、遵义、毕节);三区是尽快形成以水富、绥江、盐津、永善、巧家温泉休闲和水上游乐为重点,以昭阳、鲁甸、大关、彝良观光避暑养生为重点,以镇雄、威信、彝良红色文化及地质探险为重点的三大旅游产业聚集区;五体是全力建设好昭阳、水富、绥江、巧家、威信为重点的五大旅游城市综合体;六带是扎实推进昭阳—水富、昭阳—鲁甸—巧家、昭阳—大山包、昭阳—小草坝、盐津—威信—镇雄、水富—巧家沿江六条旅游产业经济带建设。
“我们将加强旅游要素规划,立足需求多元化,丰富旅游要素规划的内涵,使每个景点都有看头、有玩头、有住头、有买头、有吃头、有说头,让游客能坐下来、住下来、静下来、留下来。”对于在旅游发展中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如何避免旅游景点同质化,范华平如是说。
范华平表示,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例如,加强公共交通、医疗服务、信息咨询、旅游厕所等配套建设规划,对景点景区的指路标、警示牌、导游图、卫生间、小卖部等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切实把游客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旅游规划全过程。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6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范华平深感时间紧,任务重。“推进深度开发和资本重组,力争2016年底前完成大峡谷景区5A级景区创建;加快推进大山包景区游览车环湖观光设施、景区游道、国际翼装飞行培训基地、自驾房车营地、游客休息站及集镇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确保今年内全部完成,2016年底前完成4A级景区申报;重点抓好小草坝景区开发建设,确保2016年4月底前全部建成、对外营业;全力推进豆沙关品质提升工程,确保2016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2016年3月底前完成黄连河景区4A级景区申报。”
在发展旅游时,范华平认为应该坚持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扶贫攻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力争到2020年全市完成旅游脱贫致富25万人;推进旅游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一批旅游型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乌蒙古镇、奇妙文化、黄连河生态园、绥江湖滨特色旅游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进旅游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昭通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将文化深深植入到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以文化的注入增强旅游的灵魂,大力提升昭通旅游的文化品位、吸引力和知名度;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建设融合发展,把旅游与体育、养生、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完]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